宿迁网讯(记者 仲文路 实习生 马妍 通讯员 胡星星)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用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探索过程,只要用心、坚持,总会有收获。家住沭阳县十字街道的耿少秋用了4年多的时间来诠释这句话。

1月17日上午,在沭阳县十字街道前屯居委会的一个家庭农场里,一盒盒包装好的大米堆放整齐。记者随手拆开一盒,捧起一把大米,轻轻一闻,香喷喷的米香味儿便萦绕鼻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耿少秋和他的生态米

“这样礼盒装的大米有10斤,我们的零售价是每盒120元。别看价格有些贵,那是因为我们真正做到了‘零施肥’,我把它们称为‘生态米’。”耿少秋说,通过父辈们的口口相传和书籍、网络学习得知:大米60%的营养在表皮。所以,他的生态米不但一直坚持不施任何肥料,而且坚持加工时不抛光,尽量保留米皮和米胚,锁住大米的多种营养元素!

据悉,为了响应国家农业经营规模化的政策,同时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饮食的更高追求,2016年,耿少秋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流转近200亩土地,创办了江苏清泉家庭农场,采用“虾稻共作”的生态种养模式,他立志要养出最干净的清水龙虾,种出最健康的生态大米,并且让梦想中的科学环保种养模式逐渐成为农业流行趋势。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作为80后本科毕业生的他,有想法、有毅力,也不怕吃苦,但是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在创业之初,由于缺乏相关技术,也无经验可鉴,农场几度陷入亏损状态。第一年,我就损失了二十几万,第二年亏损虽然有所减少,但还是亏损,这就是探索的代价。也就是最近两年,我才开始盈利。”耿少秋说,他选择种植生态稻米,也是有原因的。

通过交谈,记者了解到,耿少秋生在农村,长在田野,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从小最喜欢吃的就是香喷喷的大米饭。因此,对高品质粮食、对土地有一种来自骨子里的热爱。

“近年来,为了追求产量,有些农户在土地上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不仅污染了土地和水源,还造成了一些农产品质量下降,色香味越来越差。”耿少秋说,他经营的家庭农场通过稻田养虾、虾田种稻,利用水稻、龙虾互补的特点进行稻虾共作,从而达到稻虾双丰收的目的。

然而,要想种出好吃又有营养的生态米,光靠不施肥还不行。“虽然我流转了近200亩土地,但每年只能用三分之一来种植生态米,因为生态米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一块地不能每年都种,需要换茬,而且一年只能种一季,不施加任何肥料,纯粹靠土地休耕、田中虾粪和虾田水草翻耕后形成的‘肥’进行‘给养’。剩余的土地上种别的品种,比如常规杂交水稻。”耿少秋说,为了种植不用施肥的生态米,他的稻田还时常需要进行专门“保养”,那样,生态米所需的营养元素才能得到更好地集聚。

“现在,我们家的土地还处于休耕冻土的‘保养状态’,再晒几日、冻几日,就能达到杀虫、杀菌的效果了。这样做费时费事,目的只有一个:为了来年种出的生态水稻质量更优,供应的生态大米品质更好。”耿少秋说。

据耿少秋介绍,未来他还要继续扩大规模,加大对虾稻生态种养模式的研究投入,不断提高农场中生态米的品质。2020年,耿少秋还被沭阳县委组织部评为沭阳县“中坚型”乡土人才。

“我有兴趣、有责任带动一批对土地有感情、有理念、有文化的大学生成为新时代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看着眼前的土地,耿少秋的语气中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