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在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两江新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副秘书长、市委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黄朝永表示“今天,两江新区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黄朝永说,新定位、新目标已经确定,两江新区怎么干?创新、智慧、改革、开放、品质是五大关键词。

创新被放在了首位。

事实上,自成立以来,两江新区便围绕国务院赋予的“长江上游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同时充分发挥内陆首个国家级新区、中新示范项目核心区、重庆自贸试验区核心区三区叠加的战略和制度优势,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促进新区高质量发展。

 创新成为企业发展壮大根本出路

“两江新区要抓创新。”在发布会上,黄朝永表示,两江新区要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

京东方是两江新区创新发展版图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技术创新对于重庆京东方来说是灵魂,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出路。”京东方重庆区域总经理孙耒来说,5年来,重庆京东方每年新产品数量不断攀升,专利授权数增长近10倍,新技术层出不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江新区水土园区《机器人展示中心》 徐霜 摄

去年7月7日,重庆京东方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正式封顶,投产进入倒计时。项目采用全球领先的柔性AMOLED生产线,也是重庆当前最大的在建超级洁净厂房,预计今年建成投产。

2020年10月30日,京东方(重庆)智慧系统创新中心项目在两江新区礼嘉智慧公园举行开工仪式,将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打造全球领先的智慧系统创新中心。

孙耒来说,这些项目是重庆京东方着力补全液晶显示产业链、创新链,抢占技术制高点的具体实践,打造了完整的液晶显示产业链,吸引了包括美国康宁、法国液空等近50家知名公司入驻。

 创新种子早已厚植两江新区大地

黄朝永表示,两江新区要做大做优科技创新平台,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两江协同创新区规划建设,构建更具吸引力的创新生态,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5年来,创新的种子早已厚植两江大地,并像京东方一样,逐渐开花结果,成为两江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动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江协同创新区 张坤琨 摄

在两江协同创新区,30家大学、大院、大所在明月山下拔地而起。不久的将来,这里的每一栋建筑都将奏响一首创新之歌。

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好两江协同创新区,也是两江新区科技创新“一号工程”。目前,围绕新能源及智能汽车、机器人及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量子信息、空间通信、人工智能、新型材料、生命科学等两江新区重点产业,两江协同创新区已建成科技研发平台40余个,导入各类高端人才800余人,培育孵化企业36家。

纵观两江协同创新区引进的大学、大院、大所,全部围绕新能源及智能汽车、机器人及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量子信息、空间通信、人工智能、新型材料、生命科学等两江新区重点产业。

以两江协同创新区为重要平台,两江新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双链”深度融合的“科创+产业”道路步履铿锵。

  创新出独门绝技解决“卡脖子”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在这个背景下,两江新区也提出要将数字经济作为特色产业来打造,以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两江新区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以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的云大脑5G多功能无人车为例,采用激光雷达和机器视觉相融合的感知定位,实现智能决策规划与精确控制,目标识别率大于99%,定位精度为10厘米,车辆位置控制精度为厘米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业火箭“重庆两江之星”OS-X火箭首飞成功 万难 摄

由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研发的飞秒激光器则应用于光纤/固体放大器种子源、晶圆切割、多光子激发等多个领域。据悉,华东师大重庆研究院致力于新材料、新能源、精密仪器的研发和使用,已孵化高新技术产业重庆华谱环保科技公司,主要从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量产面世。

礼嘉智慧公园与联通、移动、腾讯、阿里、百度、优必选等知名科技企业合作,形成30个体验场景80个体验项目,打造成为永不落幕的智博会。

当前,礼嘉智慧公园正在进行三期礼嘉智慧馆建设,预计2021年8月完工,建成后可容纳约3000人,具备承接国家级论坛、峰会的能力。

作为两江新区另一创新平台,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积极培育、引进数字经济类企业。截至目前,累计注册数字经济企业超过5000家。

  人才政策创新将打造创新特区人才特区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在1月1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陶世祥表示,“‘十四五’期间,两江新区将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打造创新特区、人才特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陶世祥表示,两江新区将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保障,一是发挥“试验田”的体制机制优势,积极探索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推进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改革,探索吸引国际一流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机制。二是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健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争创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三是营造“近悦远来”服务环境,高标准打造两江国际合作中心、欧洲重庆中心、中瑞产业园等国际创新合作载体。建好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立两江英才荟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帮助高层次人才解决人才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父母养老等后顾之忧,打通人才流动使用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 李倩 摄

陶世祥介绍,“十四五”期间,两江新区将实质性推动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人才+”战略,到2025年,两江新区人才资源总量将突破110万,产业人才达到70万,将为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提供坚实支撑。

“人才是发展的基石,在发布会上,两江新区也透露了人才相关的发展目标,有利于我们在未来招揽更多高层次的人才。” 中科院计算所西部高等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段勃说,在研究院下一步发展中,人才团队的建设将是重点。

近年来,为持续构建引才聚才高地,加速形成高层次人才“强磁场”,两江新区先后印发《关于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两江人才”十条》,积极落实重庆市《进一步加快博士后事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人才工作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通过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构建人才培育平台、完善人才发展体系,“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环境正为新区高质量发展聚智汇力。

  撰稿:张馨允

  主编:罗再芳

  总值班:丁香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