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加快绿色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创造性构建以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为目标,以选准做优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的七大绿色产业为支撑,以全国首创的“武夷品牌”“生态银行”“水美经济”三项创新为动力,以绿色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为导向的绿色发展体系。全市GDP突破20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5.4%,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持续建设美丽南平,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举全市之力打赢“武夷新区决胜搬迁攻坚战”,平稳顺利完成行政中心搬迁。武夷新区开发建设累计投资超600亿元,延平新城、建阳西区生态城初具规模,53个总投资406亿元城市更新、旧城改造等片区开发项目加快实施,城市建成区面积新增3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4%提高到58.25%。

持续构建立体交通,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南三龙铁路、衢宁铁路建成通车,铁路营运里程新增115公里、总里程达848公里。高速南平联络线、顺邵高速、武夷新区绕城高速、武夷山高速北城互通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新增115公里、总里程达1045公里,总里程居全省第一;农村公路建设与改造里程2092公里,居全省第一。武夷山机场迁建项目省空协议签订,闽江航道南平段整治工程完工。

持续攻坚破解难题,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力攻克解决了畜禽养殖污染、违规违法开垦茶山、竹筏工罢工、延平库区用电秩序、中心城区“脏乱差”、工程质量问题等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复杂难题,延平辖区内20条劣V类小流域全面消除,党政领导生态环境目标责任制考评连续三年优秀;库区用电秩序整治入选2020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20个典型案例;南平中心城市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持续抓改革促开放,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全面完成45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重点改革任务,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719个有经营性资产村全部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组建7家市管国有企业,市属国有企业总资产1030亿元、增长28.7%,净资产408亿元、增长10.4%。科技特派员制度领跑全国,建立利益共同体1055个,推广“五新”技术4000余项,带动农民增收55亿元。

持续发展社会事业,民生福祉大为改善。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民生社会事业领域短板加快补齐,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覆盖。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达93.5%,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率达97.1%,公办高中达标建设率96.3%。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床位数高于全省水平。街道和中心城区乡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率达100%,农村养老设施覆盖率达90%。连续五届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