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战略机遇 强化创新核心

——市委学习讨论会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综述之二

□苏报记者 赵焱

“十三五”末,苏州经济总量成功迈上2万亿元左右新台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当前,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苏州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叠加实施;另一方面,宏观形势复杂多变,高占比的传统产业让苏州负重前行,“新的产业不大、大的产业不新”的问题长期存在。如何进一步抢抓战略机遇、增创发展优势,在1月13日至14日召开的市委学习讨论会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全市领导干部展开了大学习大讨论。

抢抓战略机遇、增创发展优势,首先要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沪苏同城化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缪红梅提出,苏州要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深化产业协作、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各领域加强交流合作、共建共享。人大工作将着力聚焦国家战略的推进落实,全力推动中央、省、市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周旭东提出,苏州一直是长三角地区与上海联系最紧密的城市,面向未来,要加快构建“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接轨上海新格局,推进沪苏同城化,真正将上海的功能转变为苏州的功能,将上海的优势转变为苏州的优势,进一步增强苏州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比较优势。

市政府党组成员、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晓东提出,吴江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江苏窗口、苏州窗口,要从强化组织领导、规划引领、制度创新、政策支持、项目推进等方面继续全力推进示范区吴江片区建设,加快集聚高显示度项目、高端人才。

市政协副主席陈雄伟提出,将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化等课题,积极引导政协委员深入调研,提出高质量建议,切实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推动我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贡献智慧力量。

太仓港口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邵建林表示,将深度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全力推进“沪太同港化”,到“十四五”末,力争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达到3亿吨。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黄戟说,将以“沪苏同城”为重点,深化推进交通、产业、功能、生态等多层次、宽领域规划协同,积极助力打造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

市商务局局长孙建江说,将更加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用好上海机场、港口、金融、平台等功能性资源和渠道,加快促进苏州转口贸易、离岸贸易、数字贸易、服务贸易和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谢善鸿提出,将聚焦一体化,做足沪苏金融同城化文章,融入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积极对接上海法人金融机构、全国性金融市场,争取金融科技中心等总部性机构落户。

抢抓战略机遇、增创发展优势,关键要强化创新核心地位,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两手抓”

2021年“新年第一会”,吹响了苏州加快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的冲锋号。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陆春云提出,要以创新要素集聚促进创新能力提升,以新兴动能培育促进产业质效提升,数字赋能加速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完成改造项目5000个年度目标;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引导资金投向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业,全力完成工业投资1700亿元年度目标。

副市长杨知评提出,苏州发展要全力推动外贸外资稳中提质,积极促进消费市场提质扩容,奋力打造更高水平开放平台。要高水平推进苏州自贸片区建设,围绕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及服务业开放、科技创新集聚、高端人才汇集、国际营商环境优化等重点方面开展制度创新。

副市长胡志斌提出,要建立完善“苏州制造”品牌认证标准体系,以提升质量标准倒逼“苏州制造”全产业链升级,力争在一季度推出首批“苏州制造”品牌认证企业。同时努力打造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样板,加快推进光通信、智能制造、纳米、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

市政协副主席陈林森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苏州要发挥产业基础好的优势,支持大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支持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能力,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市政府秘书长周伟提出,要紧抓我市与阿里巴巴、华为、360、腾讯等头部企业合作签约契机,搭建工作平台,加强信息互通,做好服务对接,支撑苏州未来数字经济快速增长,同时要抓紧培育一批技术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的本地骨干企业。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凌鸣说,加快数字化转型,要扎实推进三年行动计划,完善“1+8”专班化推进模式,狠抓十大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

市科技局局长张东驰表示,今年将更大力度建设科创载体、培育科技企业、集聚高端人才,争取新增高企3000家,并加大对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培育企业、“瞪羚”企业、核心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

市工信局局长蔡剑峰表示,在加快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将着力打造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壮大四大先导产业,加快实施生物医药产业强链补链三年行动计划。

抢抓战略机遇、增创发展优势,始终要着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形成综合最强比较优势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兆伟说,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太湖生态岛、电梯安全、文明行为促进4件地方性法规,努力以高质量立法护航苏州高质量发展。同时将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涉及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发展和市域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堵点、瓶颈等深层次矛盾问题,编制好下个五年立法规划。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温祥华提出,要深化工会就业创业服务,进一步加大职工技能培训和转岗培训工作力度,助力打造劳动者就业创业首选城市。优化“特惠+普惠”的服务模式,精心打造“苏工惠”等新品牌,进一步扩大“工会创业贷”影响力,支持和服务更多职工通过创业圆梦。

副市长江海表示,将加快塑造现代治理标杆城市,加快升级善治之城法治环境,以更高水平的法治环境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让法治苏州核心竞争力更加凸显。同时,将持续推进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大提升行动,不断改善城市环境,展现良好形象。

市政协副主席周俊认为,要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最大限度实现“一次不用跑、网上都能办”,持续放大“公积金·惠万家”苏州公积金品牌魅力。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继续开展降低缴存比例或者缓缴公积金,保持纾困减负政策的连续性,努力稳定市场预期,优化营商环境。

市政协副主席李赞提出,进一步做优“苏州最舒心”营商服务品牌,要深化法企合作,以“苏州市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和风险防范工作站”为依托,建立联动互通的民营企业诉求反映和权益维护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政企沟通协商制度,完善民营企业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的工作机制。

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徐清宇说,近年来,苏州知识产权法庭、苏州破产法庭、苏州国际商事法庭先后设立,都与营商环境建设密切相关,中院将不断提升专业化审判水平,切实将平台优势转化为营商环境的竞争力优势。

市人民检察院代检察长李军说,将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全面践行平等保护和审慎谦抑的司法理念,坚决避免和减少对企业合法利益的负面影响。对苏州本地知识产权开展全生命周期的检察保护,积极服务“苏州制造”“江南文化”品牌打造。

市政府副秘书长张焱说,要坚持高标准更新,补齐服务短板,提升城市发展功能和品质。既全面提升城市人居品质,又不断增强城市创业创新、综合承载和公共服务功能,积极为数字经济等催生的各类创新创业提供新空间、新平台。

市行政审批局局长许振华说,将优化“企业登记”办理、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实施企业开办住所登记申报承诺制度,开展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推行“一照多址”备案改革,探索将企业登记办照渠道从政务服务窗口向银行网点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