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烧音频天天响、镇村干部夜夜巡、铲车跟着火点跑、农民还想偷着点。”这是以前冬季秸秆禁烧工作的真实写照。随着环保法的出台,宣传力度的加大,洮北区平安镇充分结合镇村实际,不断探索秸秆利用的新模式,秸秆以另一种方式在平安大地上“火了一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彻底清除农田秸秆,洮北区平安镇采取“合作社+农户+公司”方式,加快推进秸秆打包离田。润达农牧技术专业合作社率先引进秸秆打包机,收购农民地里的秸秆,一亩地能打出16至20捆秸秆,每捆约重45斤到50斤,打捆机一天正常作业约900亩,每亩农民收入在15--20元。目前秸秆离田工作接近尾声,全镇秸秆离田率约80%。被收回的秸秆销往内蒙古赤峰、通辽等地,对秸秆进行饲草化、燃料化、肥料化,变废为宝。秸秆有了好去处,农民省力还有钱挣,对待秸秆的思维自然就转变了,既有效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也为春耕生产打出了提前量,深受农民欢迎,实现了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

“明年打算采取以“一耕一收一免”的模式,即春季帮农民耕地,秋季帮农民收地,冬季免费征收秸秆,率先在平安镇永平村实现整村推进,力求实现“全覆盖、零焚烧、全利用、出效益”。”平安镇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

吉林日报全媒体 记者:王春胜 编辑:赵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