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三五”期间,罗湖财政每花3元就有1元用于教育,“十四五”期间增学位与提质量并行,办家门口的好学校

教育向来是市民最关心的民生大事。“有学上、上好学”是深圳每位家长的愿望。日前,《罗湖区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于罗湖区“十四五”规划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审议通过。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0-2025年,罗湖区将新改扩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41所,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3.5万个以上,总投资约102.3亿元;新增幼儿园27所,新增幼儿园学位0.9万个,总投资约4.4亿元。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作为深圳最早建成区的罗湖,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依旧想方设法改、扩、新建学校,增强学位供给,为罗湖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未来,罗湖还将全力推进国有储备用地、新增用地、盘活存量用地、闲置用地等优先用于学校规划建设,确保新改扩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和新建幼儿园用地面积约64.9万平方米落实到位。

另一方面,对于教育投入的衡量,不能仅看学位增长这一单一指标。在新学位不断增长的同时,如何提升每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也是需要思考的命题。在《“十四五”规划》,罗湖也给出了这一命题的回答。在提升教学质量上,罗湖将夯实人才强教基础,实施“八大工程”,全面提升罗湖教育整体水平,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经费投入占比居全市各区之首

财政每花3元就有1元用在教育上

2020-2025年,罗湖将新增学位4.4万个以上。对于一个土地紧缺的高密度建成区来说,这样的增幅并不容易。面对土地资源稀缺,罗湖一直以来不遗余力地想尽各种办法扩大学位供给。“十三五”期间,罗湖完成新改扩建学校17所,新增学位上万个。“十四五”期间,新增学位数对比“十三五”期间将增长3倍以上。

学位增长的背后,凝结的是罗湖对于教育的重视。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罗湖区一般公共财政教育经费分别为26.0075亿元、27.6188亿元、35.3817亿元、42.3657亿元、43.6071亿元,分别占全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33.04%、33.6%、38.39%、40.51%、38.63%。换言之,在罗湖,政府每花3元,就有1元花在教育上。据测算,这个占比在深圳各区居于首位。

2020年,罗湖区更是优先保障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只增不减”,全力支持教育发展。“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继续紧扣‘精品教育’目标,推动罗湖教育高质量发展,把教育打造为罗湖的核心竞争力和民生幸福标杆。”罗湖区委书记罗育德在2020年教师节大会的发言掷地有声。

实施“八大工程”

全面提升罗湖教育整体水平

“有学上”更要“上好学”。在保证学位供给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十四五”规划》提出,罗湖将实施综合素质培育、教学质量提升、育人队伍创优、智慧教育升级、现代教育治理、学位攻坚保障、教育评价改革、国际教育示范等“八项”重点工程,夯实人才强教基础,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十三五”期间,罗湖区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全面育人体系基本完善,教育服务体系逐步优化,教师队伍质量全面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持续加强,教育治理体系日臻完善。“十四五”时期,罗湖教育在“十三五”的良好基础上,全面提升罗湖教育的整体水平。

其中,罗湖实施综合素质培育工程,打造“五育融合”的育人模式,全面提升育人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主线、以学情为依据、以习得为重点、以思维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转变教学方式为重点,全面落实“课堂革命”。创新教学管理,完善教研机制,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青年教师是教育最宝贵的资源。罗湖区实施育人队伍创优工程。完善名优教师梯级选拔、培养、攀升机制,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名师工作室孵化培育和名校长实践培养作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育人队伍,建设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人力资源体系。到2025年,引进和培养3000名硕士、200名博士、100名名优教师,建立教科研博士工作站,发挥高学历教师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面的引领作用。

以改革创新为主脉,近年来罗湖区通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高标准、高质量书写了“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新答卷。站在新的起点上,如《“十四五”规划》中所言,罗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愿景和目标,办好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高质量的教育。

本版采写:家园报记者 张一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