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视频格式

封面新闻记者黄晓庆 实习生 毋曼

1月12日,冬日的暖阳洒在内江市市中区全安镇平湖村柑橘园里,6200余株大雅柑反射出亮澄澄的光泽,加上绿叶的衬托,显得格外诱人。脱贫户罗德金穿梭其中忙着摘果,自从土地流转后,他就一直在这里上班,年收入能达到2万元。因为有一份稳定收入,他不再担心返贫。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关键,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的有效举措。脱贫攻坚启动以来,内江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提高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发挥了产业扶贫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了“因农而贫”到“土能生金”的蝶变。

先富带动后富 村村联建“抱团”发展

1月12日,记者实地探访了内江市市中区全安镇平湖村和永安镇漏棚湾村,两村已分别呈“大雅柑橘满枝头”、“大棚果蔬连成片”景象,在巩固脱贫成效的基础上,各自探索出了“乡村振兴”之路。

4年前,大学生尹合洋和妻子一起回到家乡平湖村,成立了果乐维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了110多亩大雅柑。“大家看到我们挣钱了,就愿意跟着一起干。”尹合洋说,如今有30多户村民在果园务工。

平湖村第一书记邹坤告诉记者,在专合社“先富”的带动下,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后富”,开发了占地120余亩的柑橘园,共栽种春见5600余株,预计可为村集体实现纯利润18万余元。

2019年,永安镇漏棚湾村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发展大棚果蔬种植40余亩,2020年,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又统筹整合了新桥村、金马村的200万扶持资金打捆投入到大棚果蔬种植产业中,扩大至130余亩,实现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漏棚湾村支部副书记高立平介绍,有百余户村民先后在园区务工,其中有10余户贫困户

巩固脱贫成效 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格局

2020年,内江市市中区力克疫情影响,扎实推进群众增收,已退出的17个贫困村“一低五有”和已脱贫的4431户12472人“一超六有”均已稳定达到现行脱贫标准。

在稳定脱贫的基础上,落实“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

积极推进产业扶贫,以“1+5”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围绕柑橘(柠檬)、优质畜禽(黑猪)、特种水产、甘蔗四大主导产业发展贫困村支柱产业,每个贫困村均确立2—3个支柱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全区17个贫困村累计发展柑橘6500余亩、甘蔗400亩、水产1500亩,建设生猪养殖场24个48个单元。

实施产业提升 疫情防控和产业扶贫两不误

截至2019年底,内江市全面实现建档立卡的21.78万贫困人口脱贫、301个贫困村退出目标。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基础上,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注重扶贫产业长期培育,抓好产销衔接。深入实施“351”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案和“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大力发展内江黑猪、资中血橙、威远无花果和特色水产“四大特色”农业,带动贫困对象发展特色种植业6.39万亩、养殖业547.1万只(头),带动49451名贫困人口脱贫。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内江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做到防疫不松懈,产业扶贫不耽搁。全市贫困村新建或改造现代农业产业基地7.59万亩,新发展建设高标准农田2.43万亩,带动帮助贫困对象发展特色种植业4617亩、养殖业113.5万只(头)。疫情期间,帮助7个扶贫车间、34个扶贫龙头企业及时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