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悦

近日,网上曝出一则存有“争议”的报道——杭州滨江区试行【班级微信群公约】:教师要保护学生隐私,不得公布成绩排名、优劣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报道一经发出引起了各界人士的热议,因为个人不仅是一位情感领域创作者,还曾是一名具有教师资格证的师范生,因此,在这里与各位朋友分享一下个人对此的一些看法,旨在为大家拓宽对此事的思考方向,更理性的看待此事。

对于此事件,个人觉得无论出发点为何,这都能算是一次事关教育进步的尝试,此举的目的与出发点很明确,为了缓解学生之间现存的优劣对比,降低学生与家长可能承受的压力,甚至还可能是为了避免可能对学生心理造成的伤害,这些都是值得称赞与肯定的,但问题是一些反面声音所呈现的担忧也并非毫无道理:

  • 降低可能需要面对的压力,但是又如何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
  • 缓解“优劣对比”的现状,但又如何激励孩子与家长重视学习?

虽然我并不“站队”于反面的声音,但对于反面声音的担忧,个人倒也有一个补充点:对于当前仍以“成绩”定“成败”的现状,从这里降低关于成绩的竞争与影响,对学生来说,利真的大于弊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即便如此,个人还是会认为这是一次进步性的尝试,这源于任何进步都需要在不断完善问题中前行,不怕中间可能存在过多的问题,怕的是遇到了问题不能妥善且有步骤的解决与处理,如果能攻克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与弊端,那我们应该相信在教育上将打开全新的一面。但在这之前,有很多问题或是担忧,需要我们正视并理性地深思。

是否能改变以“成绩”定“成败”的历史

是否能改变以“成绩”定“成败”的历史

原本想把这一点放在第二段去讨论,但又担忧一些网友的阅读习惯,容易直接拉到文章底部去看评论,所以,只好看似突兀的先将这一点放在前面,请理解。

说实话,在漫长历史带给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以“成绩”定“成败”绝非是今日一时一刻影响下所孕育而成的产物,自古以来,“成绩”对于学子来说都是尤为重要的,甚至还可以说今时今日学子们面临的“成绩”压力并没有曾经那么大。

为何这么说,印象中从宋朝起科举每三年一次(如果有纰漏,敬请大家指出),每一次科举出状元、榜眼、探花各一名,这个科举在我的理解中就是如今的高考,寒门子弟也好,世家子弟也好,大多数学子都需要面临这一考验,如何度过这一考验——哪怕不是状元、榜眼、探花,也需位列三甲,如何定位次,主要还是以“成绩”来衡量。

如果“成绩”不佳,如何证明你有才能,你如果有才能,又岂能“成绩”不佳,这似乎就是历史留下的一种定律。当然,我们也需要承认,无论是在历史中,还是在现如今,确实有少数成绩不佳,却“成功”的人,但那毕竟是少数,不足以撼动在大多数人心里“成绩”与“成败”之间的定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考上什么学校需要看“成绩”,毕业后会有什么工作看“成绩”……“成绩”不代表人的全部价值,但在如今的世界中却很可能会决定一切。

所以,若单纯是为了缓解“优劣对比”而实施这个措施,那么收到的实际效果未必会有多大,因为整体的思想、认知与态度不变,这个措施即便能缓解其表,仍不能改善导致根本问题产生的“里”。

但若是此措施,是“大动作”前的铺垫与造势,或是潜移默化改变整体观念的一个步骤,那么就需要以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了。

知耻而后勇,怕的很多学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知耻而后勇,怕的很多学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其实,但凡关注网络新闻、报道,或是乐于阅读相关文章的人不难发现一个如今的现状:部分学生与家长对“成绩”所带来的压力,抱怨不已。

但这些对压力的抱怨,是基于实情的真抱怨,还是一种“自私、利己”的“假抱怨”,这需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不过有一个问题倒是可以明确,那就是压力未必毫无价值与作用,这就像季老先生在《过好这一生》中说的:“人生就是一场拼搏,没有压力,哪来的拼搏”,那些认为有压力的人,很可能只是因为在某方面还存有差距与不足,否则何来压力,再说正是因为压力的存在,才让我们有了“不甘落于人后”的动力,才让我们有了“奋起直追”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在我看来压力本身就是一种动力,而一些人被压力所压倒,这不应该完全怪压力,也要从自身寻找问题,是不是心理素质不佳,是不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对,是不是没有明确自己的方向、目的,或是没有制定一个即可缓解压力又切实可行的进步计划。

之所以有这种想法,说句更实在的,基于个人的经历与学习时代的所见所闻,一些学生未必会觉得“优劣对比”是一种压力,因为他们真实的问题是不觉得这是一种压力,甚至还可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若是这种情况,这种措施的实行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成为了这类问题滋长与孕育的推助力。

所以,我们在考虑压力可能给一些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时,要正视压力本身存在的有利一面与必要性,也要重视如何让一些没有压力的人拥有“压力”,在“压力过大”与“没有压力”的两类人中如何选择一个适中的点或措施介入,以保证两者兼顾,这很可能才是我们对此问题讨论与思考的重要方向之一。

出发点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最终的落脚点

出发点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最终的落脚点

对于这一措施,个人即便存有与一些网友一样的担忧,但还是持乐观与支持的态度。

我相信,这一措施的试行,其出发点绝对是没有问题的,无论基于哪个方向,其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成长,但个人又不觉得出发点是重要的,因为对于一个措施来说,相对于最终的落脚点与达成的最终效果来说,其出发点又是可有可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无论出发点是为了什么,最终落脚点才是对这一措施予以客观评价的关键所在,对此,我希望我们所有人的关注点不要过多地基于事件的起点,反而不如聚焦在措施实施的过程中,共同推动最终的落脚点踏在每个人都乐于看到的地方上。

在过程中,有负面的声音不怕,但要保证这种负面的声音是对方向正确性的“调整”,所以这就需要发出负面声音的人,不是单纯情绪的宣泄,也不是“哗纵取宠”与“利己自私”想法的促使,需要有一定的依据,需要有基于整体、全局角度的态度。

当然,这种要求可能会有些难与苛刻,但这确实是一个大进步对群体的必然要求,否则这种进步未必能完全在现实中落地,即便落地会未必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卿心君悦,一位情感观察者,Ta说书评人、影评人。用文字温暖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