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车间“幸福花”

“住得好、有产业、交通便、日子甜。”会同县马鞍镇小溪口村贫困户杨学友搬下了杨家界,搬进了幸福新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学友,15674503669,养鸡500多只,养山羊80多只,每年纯收入可达5多万元)

“为了搬下山,有后续产业,学到技术,我已经扎了三个鸡棚养鸡,已养了2800多只放养鸡,准备大干一场,还打算至少养鸡三年”,杨志斌对工作队经常说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围绕这一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我们“四支队伍”正以一鼓作气,大力发展产业建基地,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先后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10场次,并引导贫困户积极入股合作社,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全村建起了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已种植勾藤620多亩,百合50多亩,黄姜20多亩等中药材,利用丰富的山林资源,养殖鸡、鸭、兔、羊等10000多只,涌现出4组唐自梅种百合、14组杨志斌、杨学友养鸡、杨学荣养兔等一大批种养专业户。

“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做事,既有工资收入,又能照顾老人和孩子,一年的收入也有一万捌仟多元,多亏了我们村办企业——会同县兴凤制衣厂的这个‘幸福花’!”说起厂子,10组村民粟艳梅满脸的开心。粟艳梅家是2014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因为缺资金、缺技术,如何才能脱贫致富一直困扰着她的家庭。听到村里准备办厂子,粟艳梅主动找到驻村工作队说,“希望能够到厂里上班,好照顾多病的婆婆和读小学的女儿,让老公放心在外务工”。

经工作队和村里的努力,村办企业于2020年3月正式投产,并确定了贫困户劳动力优先到厂里就业。该厂已解决本村劳动力就近就业28人,其中贫困户劳动力15人,申报了扶贫车间,还能为村集体每年增加5万元的经济收入。产业基地,村民忙着种养;扶贫车间,工人忙着生产……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小溪口村越来越多的贫困村民实现了就业务工家门口、增收顾家两不误的美好愿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同县马鞍镇小溪口村,村民在扶贫车间生产领带。该车间于2020年3月投产,经过免费技术培训,安置了28名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每人每月可收入1500元以上。)

2017年12月29日,马鞍镇小溪口村经过省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复核验收,符合贫困村退出条件,会同县人民政府批准了整村脱贫出列。

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

“11个居住点共有460户1301人,散落在方圆11.2平方公里的大山里;有耕地面积958亩,其中 360亩耕地‘靠天收’,山林面积有1.6万多亩;2014年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4户355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周乐成介绍,“这就是当年扶贫时小溪口村的情况。”

任务再重也要完成好。2017年,会同县委宣传部和县农村经营服务站派出3名优秀干部组成驻村扶贫工作队,并组织后盾单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同时指导小溪口村“两委”制定了“强堡垒、打基础、兴产业”脱贫计划,拉开了帮扶小溪口村脱贫攻坚的序幕。

小溪口村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改善基础的重要途径和“换穷貌”的先决条件,以水、电、路、网、房等为重点,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基础条件。近几年来,先后争取资金近2000万元投入脱贫攻坚,使小溪口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提升,有效破解困扰群众的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饮水难、交通难等问题。

“以前常年在外,没有回家居住,也不去管老房子有没有破旧,这次我们回家,村干部、扶贫工作队主动来把我们的房子翻新了,让我和儿子可以放心地外出务工,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11组村民梁美亮在验收房屋修缮时对村扶贫工作队长周乐成说到。小溪口村11组非贫困户梁美亮与其儿子梁月常年在外务工居住外地。他的房屋多年未住,造成房屋板壁损坏、屋顶漏雨、屋架倾斜等状况。2018年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将该户住房安全问题上报镇政府纳入危房改造计划。马鞍镇党委政府依据危房改造政策迅速组织村支两委和工作队对其房屋进行了全面的换瓦、洗壁、加板壁、硬化地面等项目,房屋里外焕然一新。

对4组57岁的贫困户唐自梅来说,这几年经历的生活变化实在太大,让她感到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政府2017年帮助我进行了易地扶贫搬迁,把房子从山顶搬到了公路旁,让我住进了可以遮风挡雨的新家,今年又出钱帮我发展‘六个一’产业——种植百合,我儿子外出打工又给交通费补助,这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哦!” 唐自梅满脸喜悦地表示。

在此之前,唐自梅住在交通极不方便的山顶,喝水也困难。“墙壁破烂不堪,到处是洞,野生动物随时可以钻到家里来,房顶也多处漏雨,檩子和檐板早就腐烂了,都不敢上房翻瓦……”唐自梅回忆道。

脱贫攻坚为唐自梅的命运带来了转变。2017年5月,马鞍镇政府帮助她申请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起了3间砖混结构的新房,彻底解决了她的住房困难问题,并接上了山泉水,铺通了连接公路的水泥路。“政府的帮扶力度这么大,圆了我多年的‘安居梦’,我的生活条件真正得到了极大改善!”唐自梅感慨不已。这是马鞍镇小溪口村18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中的一个缩影。

马鞍镇小溪口村村支两委和工作队秉持着全力以赴做好、做实、做到位的理念,多次组织人员对全村的村民住房进行全覆盖排查,不漏一人、不落一户,列出清单、制定措施。在脱贫期间,全村共进行了危房改造79户189人,易地扶贫搬迁18户66人,着力解决群众住房安全问题,持续巩固脱贫攻坚质量。

“以前,通往村组的道路窄,路面坑洼多,进出的运货车辆要颠簸1个小时才能达到209国道,增加了运输成本。现在每个组都通了水泥路,交通方便极了。”会同县星海楠竹专业合作社杨学光说。

为破解农村公路的“肠梗阻”,我们村申请了对组级公路的全面硬化改造项目,斥资近800万元,完成水泥路改造10多公里,沿线7个组的500多群众受益。方便的交通网有效解决了群众“行路难”、农产品“运输难”,为广大群众铺就了一条条致富小康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驻村工作队组织小溪口村志愿者帮助无劳动力梁照家插秧,梁照电话18627480179)

“两个”文明齐开花

“周队长明天帮我栽一下田,我家没有劳动力”,12组贫困户梁照说。我们根据农忙时节开展各种帮扶活动,先后组织志愿者帮助无劳力户栽田22.3亩,打谷子16.5亩;几年来,驻村工作队还累计购买了生猪5头、鸭苗200多羽、鹅苗80多羽、鸡苗100多羽给困难村民发展生产,给他们增添了收入源泉,来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对5组边缘户梁德辉真正做到帮扶到家,周围的老百姓张克英、唐自梅经常对工作队说“他比你们的父母还要看望得多一些,每个月你们至少慰问了两次以上,又是送物资、又是砍柴做饭、打扫卫生,你们真的太好了。”

为脱贫攻坚,让村民过上幸福生活,我们村还筹集资金20000多元成立了“幸福基金”,同时建立道德“红黑榜”,增强群众的荣誉感,也让村民享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的乐趣,全面展示村民的精神面貌和脱贫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