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省政府宣布镇雄县、会泽县等9个贫困县(市)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这个贫困县数量曾居全国第一的省份,历史性地告别了延续千年的绝对贫困。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此次退出贫困县序列的会泽县地处云南东北部乌蒙山主峰地段,位于三省八县交界,境内山高、坡陡、谷深,属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有超过十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居住在高寒、冷凉、干热河谷地区,这些地区资源承载能力严重不足、公共配套成本过大、难见效、易返贫。近年来,会泽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工程,当地贫困群众从深山搬进了城镇。住进新房子、有了新产业,真正开启了蒸蒸日上的新生活。

搬出大山奔向新生活

挪出穷窝天地宽,搬出大山幸福来。近年来,会泽县共建设集中安置区102个,共搬迁安置26261户102693人,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占全县贫困人口的24.5%,是云南搬迁任务最重的县,搬迁总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目前,会泽县集中安置区已全部建成,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和同步搬迁人口入住率100%。实现从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搬到适宜人居住的地方,从而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让搬迁群众的生活质量、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会泽县村民罗安飞一家原先所在的会泽县火红乡格枝村老鹰岩小组,罗安飞告诉记者,“老鹰岩”因只有老鹰才能在这里生存繁衍而得名,一面靠山,三面悬崖,海拔2000多米,山高石多。老鹰岩离会泽县城大约130公里,村民们需要翻山越岭到县城赶集,有时来回一趟就要一天的时间。村里没有水源,吃水成了头疼的问题,罗安飞每天都要背着瓶瓶罐罐到最近的山沟去打水,一次要背二三十斤,如果白天没时间,晚上就需要打着手电或者举着火把走夜路。

“想搬啊,只要离开大山,不管去哪儿我都高兴。”想起以前的苦日子,罗安飞不住地摇头。

为了让住在山上的村民有更好的居住环境,会泽县曾经也想过不少的办法,但都离不开“山顶搬山腰、村头搬村尾”的老路,效果并不好。2018年,会泽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县城拿出3270亩土地,按照人均20平方米的标准,统一建设281栋、总面积162万平方米的安居房。

2019年,包括罗安飞在内的老鹰岩所有村民全部搬入整洁、舒适的安置小区,开始了新生活。在安置小区,映入眼帘的是林立的高楼、整洁的道路、健全的公共设施,小区内人来人往,搬迁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走进罗安飞的新家,只见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各种用品一应俱全。他说自家没有掏一分钱,一家人就住进了装修好的新房,特别感谢国家和党的关心和帮扶。“现在家里用上了自来水,也有了饮水机,过去背水吃的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罗安飞的笑脸堆成了一朵花。

建立扶贫园区拓宽奔富路

时下,在会泽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点周边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很多搬迁群众在蔬菜大棚里忙碌着。吴惠莲就是其中一员,刚刚从山上搬下来时,她也曾悄悄发过愁:“虽说住上了新家,可吃饭也是个大问题呀!”

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易地搬迁扶贫工作开始的同时,会泽县引进扶贫工厂,建立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就业。

如今,吴惠莲成为园区内的一名工人,吃饭问题解决了,钱包也慢慢鼓了起来。“来这里上班离家比较近,一天能挣一百多块钱,还能照顾孩子,两边都不耽误,真是感谢政府的好政策。”

据了解,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点搬迁群众的就近就业,会泽县按照“大产业 新主体 新平台”的思路,依托县级平台公司,投资1.8亿元在城郊建成蔬菜育苗区、水培区、生产区和冷链物流园区,种植的20多个菜品主要销往香港、广东、湖北、河南等地。

截至目前,该县已在102个易地搬迁集中区引进43家扶贫工厂、387户商户,为易地搬迁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提供了7000多个岗位,县城安置区3.7万贫困劳动力已经转移就业3.2万人。

会泽县副县长王志燕向记者介绍:“在产业方面,我们为了保证老百姓能够就近就业,在周边建立了万亩基地,万亩基地有6900亩的生产基地,有200亩的冷链物流,还有300多亩的加工区,真正实现了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就业,确保他们能够稳定增收。”

据悉,下一步,会泽县将继续着力推进稳岗就业和产业发展,对入驻易地搬迁扶贫工厂的扶贫企业免除三年租金,对能够带动贫困户稳定就业的企业给予奖励和支付工资补偿,同时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在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等方面形成产业链,让贫困群众就近务工,后续生活得到保障。(记者 李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