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998法治大讲堂

近年来,未成年人打赏主播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是平台不对,是主播的不对,还是监护人监管不到位、没有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最近,李琳为讨回15万元在四处奔波。她的烦恼源于年仅12岁的侄儿小新。

12岁的小新是某小学学生,父母在加拿大打工,小新跟奶奶在一起生活。小新平时喜欢玩手机游戏和看手机短视频。一天,奶奶打扫小新的房间时,发现自己的几张银行卡竟然都在孙子房间内。奶奶把钱都放在这几张银行卡里,也没有绑定手机短信。奶奶觉得小新年纪小,放置银行卡等贵重物品时并没有特意避开孙子。银行卡突然出现在小新的房间,让奶奶感觉事情不对。在奶奶的追问下,小新终于告知了实情:原来,他拿着其中的两张银行卡绑定了微信零钱,然后打赏了主播,还购买了游戏装备。

李琳是小新的姑姑,她查询银行账单发现,7天时间里,两张银行卡的充值交易多达数百笔,全部用于微信零钱充值,收款方账户大部分是短视频账户,还有小部分用于充值游戏和发网友红包。李琳在小新的短视频账号送礼记录中看到,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小新给主播送出的礼物,仅仅一周时间就刷了10万元人民币的礼物,其中最贵的礼物“嘉年华”一个就要3000元,小新送出了15个。此外,小新还给在直播间认识的网友发了近2万元的红包,给自己购买了2万余元的游戏装备。

小新委屈地表示,直播间的游戏主播告诉他,只要刷礼物,主播就能带着他玩游戏,刚开始他就是想跟着主播学技术,却什么都没有学到,但刷礼物的时候,还是很开心。

平常直播的时候,小新也会用微信或平台私信与主播们保持联系。聊天记录显示,虽然小新透露过自己仍是学生,需要上课,但主播仍然不时发来信息提醒小新,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希望小新多多关注自己。小新在直播间的标签就显示是小学生,主播也多次问过小新的年龄,小新都说自己是11岁。但就是这样,主播龙龙还一直私聊小新,诱导小新送礼物。

李琳认为,虽然家里人没有将密码妥善保管,负有一定的责任,但主播们明知小新是小学生,还诱导小新送礼,这令她无法接受,希望能够把钱退回来。小新的监护人李琳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出具了相关佐证材料,随后,民警与平台方进行沟通并反馈相关信息,出具了警情记录、监护人关系证明、银行卡流水账单、聊天截图等相关证据。经过警方努力,平台退回了14万余元。

【文中人物均系化名】

解读嘉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共青团龙泉驿区委员会 副书记 曾智

共青团龙泉驿区委员会 学校部负责人 谭莉

法律不是免责保护伞,勿做甩手掌柜来自998法治大讲堂00:0004:14

小新的打赏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能否追回打赏费用?

在平台上送礼给主播,属于一种赠与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第十二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既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因此,对于未成年人发生的重大赠与,是要有父母的授权才算有效,故可以要求返还。

小新打赏主播的费用应当找谁退还?

一般来说,打赏的钱会首先进入平台账户,而后平台根据与主播签订的分成协议,将属于主播的部分打给主播私人账户。因此取得财产的平台和主播都有义务返还自己取得的部分。如果是私下与主播转账,那么主播个人承担退还义务。如果想要成功追偿打赏费用,还需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主播明知小新是未成年人,仍然诱导打赏

是否构成诈骗?

对于诱导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主播的行为一般只涉及民事问题。但是,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如果主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从未成年人处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则涉嫌构成诈骗罪,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所以主播是否需承担刑事责任,主要看其是否采取了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未成人的巨额打赏。

平台应该针对此类事件如何整改?

在此类事件中,平台方作为责任主体之一,顾有相关的责任和义务。但如何对主播的各类行为进行管理一直以来是人们争论的一个点。平台方应该针对主播的行为进行规范,哪些行为可以有,哪些行为不可以有,都明确出来。对主播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等方面提出要求,从而杜绝未成年人在平台打赏、“将用户隐私挂出来” 的行为。

小新的监护人因监管不到位造成经济损失

是否存在一定责任?

根据《民法总则》第三十五条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

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监护人不得干涉。在此次事件中,由于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没有尽到监护职责,所以监护人也具有一定责任,但是这并不影响追回打赏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监护人发现未成年人 “打赏”行为后

应该怎么办?

在发现未成年人“打赏”后,监护人应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更改银行卡的支付密码,采取积极措施避免“打赏”行为再次出现。同时,应积极与平台进行沟通,披露账号实际使用人的情况并对未成年人“打赏”一事明确拒绝追认,请求平台及时暂停账号的交易功能。

如何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监护人应该多加注意对未成年孩子使用网络娱乐或网络消费观念的引导教育,告诉其网络支付平台的安全性、充值“打赏”的弊端所在,以及父母赚钱不易等,从而增强未成年人的行为防范意识,进而减少未成年人实施充值“打赏”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