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科学精准治理水污染,斗门区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历时近3年,斗门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提前完成,高质量上榜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表现突出的集体名单。

荣誉的获得离不开斗门区长期不懈坚持打造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近年来,斗门区加强污染源普查,不断完善排污许可制,践行《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落实《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督促企事业单位落实治污主体责任,逐步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让斗门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普查

污染物排放一目了然

“10月19日,省生态环境厅发来表彰通知,斗门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榜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表现突出的集体名单,原斗门区环保局工作人员梁艺丹上榜表现突出的个人名单。”珠海市生态环境局斗门分局副局长高澎表示,这体现了对斗门区高质量完成本次普查工作的认可。

本次普查于2017年年底启动,普查范围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移动源及其他产生和排放污染物的设施。

经最终核定,斗门区纳入此次普查工业源对象共有1116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100家、入河排污口117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102家、行政村90个、移动源35个。全区污染物排放情况包括:斗门区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有15个,废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有10个等。

“通过普查,最终实现全区污染源分布一张图,这是我们希望达到的效果。”高澎表示,将整张图搭建成一个大数据平台,借助平台可以一清二楚地查到每一个污染源的具体情况,包括排污登记、环保审批、环保措施等,通过数据分析,查找斗门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不足,为打赢打好全区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信息依据。

监管

排污单位必须持证排污

管线密布,泵机相连,每天处理工业废水6000吨,这里是珠海斗门超毅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斗门超毅实业”)废水处理站。这座占地418平方米的废水处理站,是省环境保护优秀示范工程。

斗门超毅实业位于新青科技工业园内,已经拿到了环保部门核发的国家排污许可证。

在这本128页的国家排污许可证中,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大气污染物排放、水污染物排放、噪声排放信息、固体废物排放信息、环境管理要求等内容清楚直观,既便于企业自查,又便于生态环境部门监管。

“污染源普查结束后,接着要做的工作是固定污染源国家排污许可发证登记。”高澎介绍,完成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同样也是斗门区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的重要阶段性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印发的《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将排污许可制建设成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作为企业守法、部门执法、社会监督的依据。

企业排污必须持证,《实施方案》已经明确;持证排污,同样成为企业共识。

“为做好排污许可登记,我们要进行培训、学习、申报……《实施方案》内容详实,信息量更大,要天天翻看、研究,倒逼着企业去思考如何落实治污主体责任。”斗门超毅实业环保经理霍国强说。

“公司产品涉及通讯、手机、汽车、航空、医疗等众多领域,小米也是公司的主要客户。”斗门超毅实业总务部总监佟梦华介绍,小米对环保要求很高,会定期进行企业环保社会责任审查,“排污许可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企业的发展必不可少。”

据悉,斗门超毅实业第四季度订单爆满,公司开足马力、员工加班加点,以期准时向客户交付订单。

企业持证排放、纳管排污,可以得到客户的认可,还可以降低经营成本。“企业做好雨污分流、达标排污,通过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达标后排至外环境。”珠海市生态环境局斗门分局有关技术人员解释,在这样的条件下,纳管排污企业可以执行间接排放标准,不像以前由于管网不完善及污水处理厂能力不足而执行直接排放标准,如此一来,企业的经营成本有所降低,减轻了企业负担。

目标

明确废气排放管控要求

10月20日,生态环境部通报:1月-9月,168个重点城市中,珠海空气质量排名第三。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珠海市空气质量指数达标率为96.7%,同比提升5.2个百分点;6项污染物均同比下降,其中细颗粒物(PM2.5)同比下降25%,可吸入颗粒物(PM10)同比下降21.1%,臭氧浓度同比下降13.4%。

珠海市生态环境局斗门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吉大、前山、唐家、斗门白蕉四个大气国控点的监测数据中,斗门区空气质量在全市范围内一直保持较好水准。

全年时间内,第四季度的空气质量指数尤为关键,这也是斗门生态环境部门下一步的发力点。在秋冬季节相对不利的气象条件影响下,第四季度空气质量达标压力不小。

“臭氧超标,这一直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顽疾。”高澎介绍,除了机动车污染源,工业企业在生产中产生的有机废气,是影响到臭氧指标的主因。

有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做好污染源普查,让企业持证排污,就是措施之一。

“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生态环境部门将由事前监管转移为全过程监管,进一步提升涉气污染物治理水平。”高澎介绍,同时也倒逼排污企业履行治污主体责任,积极采取措施,强化环保治理,明确废气排放管控要求和预期,尽可能在生产环节减少废气产生,为守护蓝天白云做贡献。

成效

8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

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珠海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按照《2020年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方案》要求,分别对珠海15条黑臭水体开展水质监测。

监测结果显示,第二季度仅有个别水体监测点位有黑臭水体,第三季度全部水体监测点位均无黑臭水体,这表明珠海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在接受监测的15条黑臭水体中,包括斗门区的8条黑臭水体。”斗门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201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此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对黑臭水体整治提出具体要求。斗门区8条黑臭水体即五福涌、鸡咀涌、新青正涌、合禾涌、白头翁涌、咸坑河、沙龙涌和新青工业园排洪渠,被列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

斗门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动8条黑臭水体综合整治,下决心打赢这场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经过攻坚克难,全区累计完成投资4.3亿元(其中截污工程2亿元)。

今年9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和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发《关于2020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排查结果的通报》,斗门区8条黑臭水体全部达到消除黑臭或基本消除黑臭,消除比例为100%,达到2019年国家、省考核要求。

目前,斗门区正对照《珠海市城市黑臭水体长制久清效果评估工作指引》要求,开展“长制久清”效果评估工作。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这是根治黑臭水体的不二秘诀。做好污染源普查,做好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发证登记,让企业持证排放、纳管排污,是掌握这一秘诀的关键之举。

目前,斗门区在深入推进管网病害治理。结合井岸城区和新青片区排水管网清淤检测项目,对已发现的管网病害和排水户混接混排、错接漏接、管网串通等问题,逐一整治。污水管网畅通,企业持证纳管排污,将极大地助力斗门区黑臭水体整治实现“长制久清”。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袁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