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近年来,海东市不断强化水资源管理,多措并举,在保障水安全、维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谋划水工程及传承水文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补齐转型发展“短板”。

今年以来,海东市强化顶层规划引领,加快推进重点水生态工程,以《海东市核心区建设规划》为引领,结合湟水综合治理工程,以“自然”和“生态”两大脉络,沿河布置一批生态景观节点,在做好南北山绿化水利配套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快建成“乐都大地湾”湿地公园、湟水河乐都主城区段生态治理工程等一批重点水生态工程,并通过挖掘海东的多民族文化,把水生态文化中美的本质与形态、人文理念、历史风貌融入到水景观工程规划设计,形成具有海东特色的水生态文化工程,将海东打造成为水文化彰显的生态文明城市。同时,按照建设“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的重要举措,自2013年起,依据南北山绿化总体规划,在湟水两岸实施南北山绿化水利配套工程。沿湟水河规划建设了平安心湿地公园、柳湾城市公园、驿洲湿地公园、蚂蚁山公园等一批具有显著生态效益的水生态项目,为有效防治区域水土流失、改善水生态环境、营造水文化氛围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水生态文明是水环境和水生态不断改善的体现,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共同参与才能取得实效,为此,海东市计划通过整合物态水文化、行为水文化、精神水文化、地域水文化、时代水文化等各种资源,结合海东市大的水生态工程,建设一批市级水情教育基地,使之成为普及水知识、弘扬水文化、传承水文明的一个平台,使更多的人了解水生态文明建设,支持保护水生态环境,促进海东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

海东市全力做好“控水”“节水”“取水”,自2014年起,全面推行《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全市用水总量一直控制在5亿立方米左右(考核目标为7亿立方米),2019年全市用水总量5.0844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17.0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15.5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433,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一般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均超额完成了水资源“三条红线”考核目标任务。同时,按照《海东市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方案及其实施保障措施》,加强取水许可规范化管理工作,全市241套取水许可证全部录入台账系统,录入率为100%,确保了取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全力落实河湖长制工作,从市到村明确了各级河长包干河道的责任,切实履行管、治、保“三位一体”职责。全市共确定四级河长1758名、四级湖长469名,落实河湖保洁巡查员2012名,认真履职尽责,坚守着黄河、湟水河、大通河3条干流、137条支流、95座湖泊、8处县城水源地。为制定长效机制,全市各级政府出台了河长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工作督查制度、考核问责与激励制度、验收制度及《村级河长报酬指导意见》《县区跨区域河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10多项工作制度,建立了“共同保护、共同行动、共同维护”的区域协调机制,形成了“有人管、有制度、能治理”的河道管理格局,为确保一江清水出城出省提供坚实保障。

此外,强化水土保持监管,建立健全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执法体系,使水土保持工作由单纯治理转到防治并重,巩固和保护好水土保持治理成果。市级层面积极筹措建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站,积极开展全市水土流失监测体系建设,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重点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监测工作,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