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新闻网讯(记者 朱海清 通讯员 杨中奇)扶贫必扶智,梦想飞更远。10月28日,“娄底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教育扶贫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会上,娄底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耀文就全市教育扶贫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澍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28日,“娄底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教育扶贫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湄江镇党政负责人与学校老师一行在黄罗湾村龙宇泽坤家中劝返)

“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漏”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土地不种误一季,人不读书误一生”,今天的辍学学生可能就是明天的贫困人口。近年来,娄底结合教育系统实际,以“义务教育有保障”为中心,始终把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列入工作重中之重,牢牢抓住控辍保学和学生资助这两项工作,聚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以补齐教育短板为突破口,实现控辍保学一个不少,学生资助一个不漏,确保了教育扶贫工作有序推进。

强化控辍保学,是义务教育的栽苗工程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累计劝返复学711人,累计送教上门996人,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出台了《关于做好2020年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严格按照网格化划片包干摸排,做到所有未到校学生有底数、有去向、有措施,坚持“零辍学”目标,落实“三帮一”措施。截止10月26日,全市有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66020人,未到校1167人,其中送教上门703人,休学转学383人,延缓入学81人,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

各县市区积极响应,从实际入手,采取相应措施推进控辍保学工作。如新化县出台《新化县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指南》,对失学辍学对象进行界定,明确应对措施。建立学生辍学报告制度,切实加强对重点学生在校情况动态监测;如娄底市特教学校从2017年开始实施送教上门工作,其中娄星区就有65名重度残障孩子接受了一对一送教上门服务。由于送教上门的扎实开展,很多孩子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落实资助政策,是功在千秋的护苗义务。“应助尽助”,不漏一人。娄底市持续加强对教育扶贫的部署和调度,进一步落实“双线双控”主体责任,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压实学校、乡镇和村组责任。明确由县市区教育部门负责域内就读学生摸底排查,由乡镇和村组组成联合调查组负责省内跨区就读学生摸底排查,乡镇中心学校协助逐户调查了解招生范围内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情况,尤其重视在外地就读学生信息的收集,在全市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教育资助体系。

2014年以来,全市共资助学生1872040人次,发放金额为15.2314亿元,做到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全面落实生源地贷款等各项贫困大学新生资助政策,开展“金秋助学”活动。2020年,全市共资助贫困大学新生1638名98万元;为大学贫困新生办理助学贷款1413人1200.5749万元,所有贫困大学新生全部顺利入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扎根乡村育英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质量的农村教育让孩子们脸上挂满阳光笑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占地面积约41亩、总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总投资规模约5400万元的双峰湾田学校,于2018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极大缓解了当地“大班额”问题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涟源市职教中心组织的新型农民培育实践课堂)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仅是攻坚脱贫的底色工作,也是时代发展的亮色工作。”

为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娄底市教育系统从化解大班额、公办幼儿园建设、两类学校建设、职业教育培训、“三区支教”等方面着手,取得了良好成效。

改善农村教学条件,让教育拥有肥沃土壤。2017年娄底市启动消除化解大班额专项行动,把这项工作列入全市“十大民生实事”、纳入政府绩效考核。2016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6.2亿元,实施学校新改扩建项目205个,新增学位11.5万个,全市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数2891个(其中超大班额1460个),减少超额人员34498人,超大班额退出历史舞台,大班额基本消除。

芙蓉学校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省里分三批下达我市7个芙蓉学校建设项目,共计投资7.62亿元,现有4所学校已投入使用,1所正在主体施工,2所正在基础施工。大力推进农村“两类学校”建设,2018年以来,全市规划建设“两类学校”193所,其中乡镇寄宿制学校55所,乡村小规模学校138所,共计投资3.1273亿元。同时加快了乡村教师周转房的建设。

增强农村师资力量,大力推进农村“两类学校”建设,今年规划建设“两类学校”101所,其中乡镇寄宿制学校13所,乡村小规模学校88所,共计投资1.73亿元。组建了一批教育集团,开展集团化办学,采取强校带弱校、城区带郊区、中心校带教学点的模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全市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大力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新化县、涟源市、双峰县25.87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受益。

增强农村教育质量,让青苗得到向阳之光。2016年以来,全市补充特岗教师2819人,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4618人,持续促进贫困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县市区新进教师先安排到农村学校锻炼;开展了“三区支教”工作,近三年,我市农村学校共接收922名支教教师;组织实施“银龄计划”,返聘113名退休教师到农村任教。着力改善贫困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工作生活条件,增强教师荣誉感与获得感。从2020年开始,全市义务教育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同标准发放政府绩效奖,全市符合条件的农村公办教师全部享受乡镇工作补贴和武陵山片区教师人才津贴,按不低于300元、500元、700元的月标准落实到位,娄星区还实施了班主任津贴和边远村小学教师生活补贴,有力保障了农村教师待遇不低于城区教师。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绿树舒展广阔空间。娄底市出台了《娄底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十四条措施》《娄底市重点群体稳定就业五大行动实施方案》,对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职业培训补贴,进行“一帮一”结对帮扶,落实“一人一策”台账式管理。

在持续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上,累计投入5.5亿元以上,其中政府投入3亿元,争取国家、省项目经费1.2亿元,新增校园面积近280亩。职业教育为贫困家庭就业、致富注入新动能。大力推进产教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积极开展全市职业院校师生各类竞赛、抽测和“文明风采”系列活动。通过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促进贫困家庭毕业大学生就业。“职业教育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教育,在教育扶贫里是最直接的、成效最明显的扶贫方式”。青苗已成林,昂然更护幼,我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教育扶贫的生力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反哺、助力娄底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