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 摄影报道

“以前这些路都没有硬化,要上山来太困难了。现在好了,虽然山路弯弯拐拐还是费时间,但至少小车可以开上来。”唐松指着脚下的路向记者介绍到,自己到落漩塘村扶贫两年多了,看着村里一点一滴地发生变化,心里还是颇有一些成就感。

2018年6月,身为四川达州市纪委监委干部的唐松受命到万源市井溪镇挂职党委副书记,同时,兼任该镇落漩塘村扶贫工作组的队员。自此,唐松便开启了自己的扶贫之旅,而落漩塘村这个万源乃至达州市的深度贫困村,在扶贫工作组的努力下,也开始了从深度贫困到脱贫摘帽的涅槃之路。

远大穷美是对落漩塘的第一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对落漩塘村的第一印象,唐松直言不讳,山高路远,村域广大,道路泥泞,民房破败,产业散乱不成规模,但是景色却非常好,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唐松说:“我总结就是四个字:远、大、穷、美。”

10月22日,封面新闻记者驱车前往该村采访,诚如唐松所言,这个村实在太远。从达州市区出发到该村,耗时三个半小时。仅从井溪镇到该村,在山路已全部硬化的情况下,都耗时近一小时。

据了解,落漩塘村是万源东边最远的村落,与宣汉县的龙泉土家族乡交界。这里山高路远,平均海拔1000多米,之前受交通受限,村民除了外出打工,收入来源单一,是达州市3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穷则思变落漩塘开始涅槃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受命来扶贫,就要彻底改变群众的贫困面貌,让扶贫出效果。”这是埋在落漩塘村扶贫工作组每个人心里的想法,他们必须去完成这个使命。唐松表示,远、大是自然条件所限,我们无力改变太多,只有从“穷”上下功夫。

和大多数的扶贫故事一样,修路,是第一要务,路通了,才能保障物资畅通。路,是落漩塘的血脉所在。扶贫工作组多点出击,向上争取指标,很快,村里原本泥泞不堪的道路全部硬化。接下来,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又解决了40多户村民居住环境恶劣的状况。78岁的李大爷便是易地扶贫搬迁户之一,看到唐松,他热情地打着招呼,说着感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村里发生的变化,一些之前在外打工的村民也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廖运喜就是其中之一。80后的廖运喜有想法,有干劲,2018年底,他回乡办事,村里发生的巨变,他看在眼里,思在心里。后在唐松的鼓励下,他坚定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产业多点开花落漩塘由“穷”变“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源由于生态环境良好,本地养殖的鸡鸭鹅及生猪等,广受外界好评。廖运喜回乡创业,便选择了种养殖业。经过2年的努力,廖运喜的宝林农业已有生猪200多头,1000多只土鸡,20多亩高笋。不仅自己实现了致富奔康,更带动了周边20多户贫困户共同致富增收。

廖运喜的种养殖业只是落漩塘村近年来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该村已实现了家家都有致富产业,形成了黑鸡、生猪、蜂蜜、烤烟、魔芋、高笋、中药材等产业多点开花的局面。

同时,该村以“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主要通过种植烤烟、魔芋、高笋、中药材和养殖旧院黑鸡、猪、蜂蜜等不断深化做实利益联结机制,安排产业扶贫项目8个,投资300余万元,让贫困户享受产业扶贫红利,实现户均增收3000余元。至此,落漩塘村也完成了从远大穷美到远大富美的涅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