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美援朝战争

是一场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的战争

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道

舍生忘死 浴血奋战

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志愿军战士一路披荆斩棘

用血肉之躯铸造铜墙铁壁

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0年过去

昔日那些年轻的志愿军战士

都已成了耄耋老人

时光流逝 精神永存

近日,常德日报记者 采访了

常德两位93岁的抗美援朝老兵

听他们讲述抗美援朝经历

追忆往昔峥嵘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3岁抗美援朝老兵胡楚进讲述:

零下30℃,血战长津湖

10月初,记者来到位于

常德市武陵区芦荻山乡玉带桥村的

抗美援朝战士胡楚进家中

与这位93岁的老人一道回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1950年的冬天,胡楚进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27军81师入朝参战。

对初入朝鲜的印象,胡楚进用一个字来形容——“冷”。他说,27军以南方兵居多,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低温考验,更别说后来遭遇的极寒天气了。“我们是接到任务后紧急入朝的。来不及准备厚冬装,也没有棉鞋、手套等冬季必需品。一个班十多人,只有两床棉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楚进老人讲述烽火岁月

胡楚进所在部队按照原来部署,向长津湖地区开进。夜行晓宿,战士们踏着厚厚的雪、顶着寒风急行军,没有喝过一口热水,饿了就啃两个冻硬的土豆。“大雪没过了膝盖,脚和鞋都冻在了一起。”胡楚进回忆,其间,他们翻过了一座50多里路的高山,同行的战友因脚痛脱下鞋子,才发现10个脚趾甲已经全部脱落……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志愿军和美军在长津湖地区对决,美方出动的是武器装备一流的第10军。而胡楚进所在的27军,参加的正是长津湖东北部的新兴里攻防战,对抗号称“北极熊团”的美军第31团。

长津湖地区崇山林立,树木茂盛。进入秋冬季节后,这里的平均气温为零下27℃左右,最低的时候达零下30多℃。长津湖的夜晚属于志愿军,白天属于美军。因为美军拥有绝对的制空权,一到白天,就会出动大量飞机对志愿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为了防止被敌人发现,再冷也不能生火取暖。战士们只能把棉被摊在地上,互相搂抱着抵御严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楚进老人珍藏的抗美援朝相关物品

“等飞机一走、大炮一停,我们马上进入战壕朝敌人开火。”胡楚进说,有时候枪栓被冻住了,得先用小便把它滋热,然后才能拉动射击。这一仗打了三天三夜,胡楚进曾看着战友在身边倒下,手和脚都被炸掉,但是“眼睛还睁着,跟活着时一样”。他几乎没有时间难过,只能一直保持着战斗的姿势,不给敌人任何可乘之机。

新兴里一役,战士们创下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歼灭美军一个加强团的战例。在装备和后勤补给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是什么力量驱使着他们舍生忘死地前进?胡楚进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行军途中,他看到很多房屋和农田都被炸毁,朝鲜的妇女和老人们无家可归,只能躲进山洞里艰难度日。此后,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样的场景不能再在中国的土地上重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楚进老人家门口悬挂着“光荣之家”牌匾

“我没想过自己还能活着回家,只是抱着坚持到最后一刻的意志战斗。我们去打仗,既是保护了朝鲜,也是为了避免敌人继续侵略我们的祖国和家乡。”1952年10月,胡楚进跟随部队回国,同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3年后,他退伍回乡结婚生子,从此务农为生。

如今,由于孩子们都在外谋生,胡楚进老人独自生活在村里。“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逢年过节都有领导、志愿者来看我。”他说,在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帮助下,去年把自家的两间平房改造翻新了,还添置了家具和常用电器,住起来很舒坦。而作为一名老党员,无论是2010年村里修路,还是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他都提出捐款,希望能尽一份绵薄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楚进老人曾为村里修路捐款300元

采访快要结束时,胡楚进小心翼翼地从床头柜的底部取出一个布袋子,一件件掏出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宝贝”:抗美援朝军功章、立功证明书、和平万岁纪念章,以及在朝鲜使用过的,写着“献给最可爱的人”字样的搪瓷杯和毛巾……

“我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如果我不在了,这些东西都留给我外孙保管,也算留个念想吧。”摩挲着搪瓷杯上的花纹,老人喃喃自语。

从战场到讲台,一生立志报国:

访抗美援朝老兵、安乡五中退休教师袁棣

走进安乡县第五中学

走近袁棣这位93岁高龄的耄耋尊者

原以为采访会是一场较为艰难的叙谈

没想到,敲门进去,袁棣稳步相迎

沏茶请坐,笑语朗朗

让我们止不住惊讶他如此高龄竟又这般健旺

袁棣会心地笑着说,我这人当过兵打过仗,更重要的是教过书,经我一手培养的大学生就有1329人。说着,他转身从书房里拎出两大摞他的学生自全国各地寄给他的书信、明信片,脸上更是溢满了幸福骄傲的笑意,你看看,我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学生寄的书信,看到学生一天天地成长、成熟、成才,当老师的要说有多骄傲就有多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袁棣英姿飒爽

1950年10月,袁棣所在的刘、邓领导的二野大军奉命登上运兵专列,风驰电掣地直趋鸭绿江。

踏入朝鲜国土后,袁棣任重组后的永州支队财务科副排级科员。他先后参加过宫黛里战役、上甘岭战役、第五次战役。

袁棣回忆说,第五次战役打得甚为惨烈,阵地上浓烟滚滚,枪榴弹、手雷、手榴弹飞蝗般地飞来掷去,阵地前沿炸得天昏地暗。我们这些支前的机关兵,更是拼命工作,把手雷、手榴弹、炸药包放在战士们顺手的地方,把长长的爆破筒放在战士们的显眼处,把馒头、饼干、各种罐头摆在坑道上,让英雄们随时随手可取。

在支前途中,袁棣所在部队时常与敌人发生遭遇战,他双腿多处被炸伤,右臂两处被枪弹洞穿。袁棣咬咬牙,只是简单地进行包扎后,又毅然地投入了支前工作。

第五次战役终因敌众我寡,更由于美军武器装备的异常精良,导致我军失败。

就是第五次战役后,袁棣一边含泪掩埋烈士遗体,一边深深地感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振兴中华,科教兴国,必须首先从教育抓起。自那一刻起,袁棣心中暗暗地立下了从教报国的远大志向。

1954年4月,车过鸭绿江,袁棣回到了安乡董家垱,领导安排工作时,他义无反顾地说:教书清贫,我知道。但我早就想好了,我要去教书!

袁棣走上教育岗位后,先后辗转于3所村小任教多年。由于他工作勤勉,教学质量优异,领导将他调入向阳中学。向阳中学是原董家小学改建的,条件极其简陋,教室是2栋长方形破烂平房,10多间教师宿舍全是油毡封顶,低矮窄小。

当时的鲁万源校长搓着两手很是过意不去。袁棣却说,没事,我是来教书的,上甘岭那样苦那样难,我都能熬过去,能有这样的条件就很知足了!

袁棣一头扎进教学,他除了教语文,还勇挑重担,担任高三毕业班班主任。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他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一套班主任管理经验,这就是当时誉满安乡、广为推崇的袁棣班主任“六威”经验:以“爱”生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以“情”辅威,班主任要放下架子,多渠道沟通建立师生间的感情;以“德”树威,“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以“才”强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做到业务过硬;以“仪”补威,时刻树立端庄、大方、整洁、自然的良好形象;以“容”化威,遇事要包容,切忌简单粗暴、无情挖苦,甚至体罚打骂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棣与学生合影

他清楚地记得,当时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学生,是学校出了名的“双差生”“刺儿头”。读到高三时,潘虎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意欲外出打工。原任班主任看到这个情形,准备放弃。不想这事让袁棣知道了,他二话没说,不动声色地找到潘虎家,真诚地说:虎子,老师今天来接你去上学,如果你还瞧得起俺老袁,你就转到我的班上去试试?老师相信你!

读了10多年书,潘虎还从来没有听到过老师这样亲近平易的话语,他的眼睛渐渐地湿润了,卸下准备外出的沉重行囊,回到了学校。

打这以后,袁棣总是以多种方式对潘虎进行励志教育,鼓励他树立信心,克服自己散漫懒惰的恶习,并与英语老师一道为他补习功课。3个月后,潘虎成绩大有进步,逐渐改掉了身上的不少毛病,慢慢地融入了班集体,那年高考预考超出最低控制分数线1分。袁棣抓住这个契机,召开班级庆功会,潘虎泪流满面,第一次昂起头当着老师和全班同学表态说:谢谢老师,谢谢同学们,我一定会更加努力!预考后的几个月里,潘虎愈加发奋努力,最终考取了省公安专科学校。

1980年9月,袁棣调入安乡县第五中学,担任高三毕业班班主任。这一去,袁棣任班主任兼教语文就是23年。

众所周知,担任高三毕业班班主任责任大、任务重、事儿杂,他除了教学,还要全方位、全天候、全身心地投入班级日常管理,既要管“道”,又要管“教”,不敢半点懈怠。袁棣不畏难、不怕烦、不嫌杂,每天都像一只不停旋转的陀螺,或是一架铆足了劲的闹钟。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担任班主任的23年里,以无私崇高、仁厚博大的爱心,倾其微薄的所有,资助过621名贫困学子,累计金额32700多元。他常说,学生就是我的孩子,如果学生因为贫困辍学,那就是做父亲的失职,更是对党的教育事业的不忠!

梅培元,班上一名品学兼优的班干部,只因父母多病,家有七姊妹读书,陷入了因贫辍学的境地。袁棣上门亲自接梅培元返校,并连续两期资助了他的学杂费和部分生活费。梅培元不负众望,应届被北京轻工业学院录取。

夏忠海,家有两兄弟读书,弟弟读书天资聪颖,他则成绩平平。家里因妈妈治病债台高筑,父亲决定让他辍学,早早回家学门手艺。可他喜欢读书,不依不饶,并且得到了母亲的支持。父母为此由小吵到大打出手。他看不下去,奋力推倒了父亲。父亲气极了,操起一根扁担追打他。这一幕恰巧被前来家访的袁棣碰到了。袁棣劝住父子俩,把父亲拉到一边说,孩子喜欢读书是好事,说明他有志向有抱负,你做父亲的应该高兴才对?他父亲只得吱出一声,他有本事他读,我不管。之后,袁棣给夏忠海出生活费读书,后被大连铁道学院录取。

前不久中秋节,远在广东工作且走上领导岗位的学生严志民、崔泽富给袁棣寄来问候信:忘不了您,不仅因为您是老师,其实您更是一位慈父;忘不了您,不仅因为您是蜡烛,其实您更是一簇火炬!老师,谢谢您,祝您中秋愉快,寿比南山!

袁棣回信说:别谢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每一位人民教师应尽的天职。老师一生过去以你们为傲,现在以你们为傲,希望将来更能以你们为傲。你们当时时刻刻、事事处处听党的话,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慎欲慎独慎始慎终。老师之言,万望勿忘切记,则老师百年之后含笑九泉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邓淇月

【声明: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尚一网公众微信号,经同意授权后,方可转载并请标明出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