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雅安住建 微宝兴综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村落深藏在崇山峻岭中,交通不便,外人知道的甚少。但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没有任何污染,空气清新,泉水甘甜。世代生活在这里的藏族人,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这便是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和平藏寨。

藏寨风貌宛然如初

从雅安出发,沿着省道210线进入宝兴县硗碛藏族乡,一路前行,驱车在盘山公路上,沿着弯曲的道路往上走,远远地看见山谷里的村落,石墙瓦片,烈日下,斑驳沧桑。

走进宝兴县硗碛乡夹拉村和平藏寨,一接触到地脉之气,稍显焦躁的心顿时安静下来。幽静的和平藏寨在历史的长河里,究竟存放了多少个年头?

夹拉村和平寨是传统的川西民居特征结合嘉绒藏族建筑风貌,在穆坪土司时期和解放前一直称为幺堂子,藏名为巴扎角,解放后改为和平寨子。幺堂子村寨是硗碛嘉绒藏族第一寨,也是宝兴目前唯一基本保存完好的藏式村寨。

村寨始建于清朝年间,背山面水而建,寨内传统建筑集中连片分布,至今保存了大量的传统建筑,多为石木、砖木结构,均为三、四层,当地人称这类民居为“锅庄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远望和平藏寨,村寨的房屋建筑风格雷同,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古色古香。村寨里随处可见曲曲折折,层层而上的栈道,这些栈道一边依山固定,另一边依靠无数的圆木支撑,不仅解决了人、畜在山坡上的交通问题,而且扩大了藏寨的有效生活面积,人们习惯在这些木架上晾晒粮食。

从山顶往下看,整个夹拉村尽收眼底,在艳阳照射下,远处的山峰和山脚下的夹拉村融为一体,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一座座碉楼掩映在树丛中,只露出高耸的主碉楼,山坳间还有一片片的农田,依稀可见正在耕作的藏族同胞。

藏寨建筑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绘画。在一个建筑上,几乎所有的墙壁和门窗,都是典型的藏族风格绘画。色彩斑斓的花纹,点缀着藏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给人一种浓郁的藏族乡土风情。

青石幽曲径,袅袅炊烟升。漫步藏寨,不时可见藏族妇女纳着鞋底或绣着顶帕,男子纳着花草鞋,偶尔还能听到上了年纪的老人用古老藏语闲聊家常。

村落保护得如此完好,源于村民自觉保护。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村民在邻村自行修建了新寨房屋,但老寨房屋依然归村民所有。

宝兴县硗碛乡夹拉村村党支部书记杨树生和记者拉起了家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平藏寨从三年前发展旅游以来,村民就已经意识到独具特色的藏寨和生活方式,才是吸引游客的根本。后来,当地便在老寨不远的空地规划了新寨供村民搞旅游接待。”杨树生说,和平藏寨在文物保护和传统村落保护的设计中,相当重视村民的利益。旅游政策会让利一部分给村民,也调动了村民保护老寨的积极性。

91岁的杨国成就守着有上百年历史的老房子,从来没有动过翻修的心思。“我的房子在地震中几乎没有一点损坏,老祖先留下这样有智慧的建筑,动了不就可惜了。”

多声部民歌唱响悠悠岁月

清晨,当天边升起第一缕阳光,硗碛乡夹拉村72岁的赵忠华老人已经赶着家里的牛羊走向不远处的草场。老人脸上“沟壑”纵横,腿脚不便,但只要在山上的小石屋前坐定,低沉、苍凉的山歌声便会在空寂的山间回响。此时,旁边的几个小孩儿蹦蹦跳跳,嬉戏玩耍,不远处,传来一阵阵动听的歌声,寻声前往,只见两小伙和两个姑娘正在对唱情歌,那优美的旋律让人陶醉。

“村寨里的原生态民歌传唱了一个民族的记忆。”赵忠华说,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藏族民歌正以优美婉转的旋律打动山外的人们。

“这里的多声部民歌代代相传,非常有名,2006年,原生态多声部民歌申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成功,2007年原生态多声部合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年初,四川省第三批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定,宝兴县被评为“原生态多声部民歌之乡……”杨树生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当地的多声部民歌具有“调随词走”的特点,其旋律、节拍和速度往往随歌词和演唱者的感情而变化,体现了藏族同胞向往自由、追求无拘无束精神生活的民族性格。

每逢节日或农闲时节,年轻小伙就会相邀姑娘,到山林里、田埂边唱情歌……

杨树生介绍,村民们不仅歌唱得好,还擅长锅庄舞蹈。村里有一个五寨园民俗广场,每逢节日,村民们就会共聚广场、唱民歌、跳锅庄,其乐融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夹拉村的节日文化,可谓丰富多彩,具体有多少节日,席地而坐的杨树生掰着手指也数不过来,比较固定和隆重的节日有“上九节”、“白塔节”……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是当地的“上九节”,这一节日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民俗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的目光,也使“上九节”发展成为当地藏族同胞展示民族文化的舞台。

村落景观、藏寨文化、多声部歌曲……硗碛乡和平藏寨散发着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把夹拉文化保护好。” 杨树生认为,文化保护和建设是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原居民逐渐迁出古村,传统村落的生活气息、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逐渐流失。”杨树生说,加强传统村落文化建设一个重要的措施是要给传统文化注入活水的源泉,保留并延续原生态的生活气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如果仅仅是保护,传统村落就会陷入“有载体没文化”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