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有最鲜活的力量,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当前,农村地区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愿意扎根乡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10月23日,记者从嵩明县委组织部了解到,近年来,嵩明县深入开展农村“领头雁”工程,通过内培外引、教育培训、结对帮扶、实践锻炼,强化对乡土人才的储备,激励并留住优秀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打好人才基础。

嵩明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嵩明县在实施引才育才“归雁行动计划”,以乡愁乡情为纽带,加强与本辖区在外人员的日常联系,定期收集他们的基本情况、职业状况、爱好特长、现实表现等信息,建好乡镇青年人才党员、留乡青年人才党员、返乡青年人才“三支队伍”人才信息库,为做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按照“村组推荐、乡镇挑选、集体研究、择优吸纳”的原则,从75个村(社区)遴选176名35周岁以下并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党员作为后备力量进行培养。将317名返乡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务工经商人员、致富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和在家务农的“土专家”“田秀才”纳入青年人才库进行管理。

将人口优势转化成人才优势,需要长期跟进指导,综合提升乡村人员专业素养,让这批“土生土长”的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为此,嵩明县依托县委青年干部夜校、镇(街道)党校,按照每年不少于4天32学时,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两类课程比重不低于总课时70%的要求,每年至少组织青年人才参加1次“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重点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法律法规、脱贫攻坚、市场经济、城乡治理、乡村振兴等内容,全面提高青年人才特别是村组后备力量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建立起“点对点”的教育培养帮扶机制,采取“1+1+1”即“1名科级领导+1名村(社区)党总支书记+1名村级后备干部”的方式,定期定人为村级后备力量开展“一对一”帮扶指导,给后备力量压担子提要求,通过言传身教,提高村级后备力量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镇(街道)党(工)委针对每位后备干部的特长优势,为青年人才量身订制培养计划,做到培养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成效明显。

实现乡村振兴,要敢用人才,要会用人才。嵩明县围绕“干什么、怎么干、如何干好”的培养导向,根据后备力量个性特点和从业经历以及各村(社区)实际,将实岗锻炼作为考察检验后备力量的“训练场”,采取“上跟、轮岗”等形式,统筹安排青年人才通过见习跟班、专项工作等方式,让青年人才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城乡治理、矛盾纠纷化解、疫情防控阻击战等急难险重工作中,让后备力量在不同岗位接受锻炼,加深其对基层的了解,使之成为农村工作中的“多面手”,不断提升实际工作能力水平。

据统计,2019年,结合村组干部任职资格联审工作,嵩明县培养选拔35名后备力量充实到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层次较2016年换届时提升7.51%,村级班子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云南网记者 李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