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庄镇凉水泉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核心提示

“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近年来, 镇平县认真贯彻省、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会议精神,狠抓落实, 在全县脱贫攻坚“一体两翼”精准施策工作布局中找准定位,坚持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的红线、搬迁不举债的底线、工程质量的标线、资金使用的高压线,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易地搬迁工作。培育后续富民产业,有效改善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镇平县始终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易地搬迁工作的重要标准,妥善解决好搬迁群众后续生产生活问题,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一个个感人的讲述,一个个幸福的故事,959户3805人,脱贫户们翻天覆地的生活变化,不正是他们“易地搬迁幸福路,美好生活比蜜甜”的真实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庄镇“小樱桃”成为“大产业”

易地搬迁暖人心

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小区内干净整洁,桂花飘香,一幢幢崭新的高楼林立,幼儿园、文化广场、卫生室、爱心超市一应俱全,搬迁村民在小区广场上健身、下棋……这是记者在该县玉都街道玉神路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广厦福苑小区安置点看到的一幕。

广厦福苑小区安置点一共安置了镇平县三个乡镇易地扶贫搬迁户316户1306人。在小区内,记者碰到了下班回家的居民王国相。这个憨厚的汉子是镇平县高丘镇周盘村人,2018年12月,他家搬入了县城的广厦福苑小区安置点。他十分热情地带着记者参观他的新居,一进门坐下,说起易地扶贫搬迁的好处,王国相就打开了话匣子:“党的政策真是好,水电、厨房设备全都安装好了,我只买了电视和沙发。以前,我们一家三口还住在周盘村的土坯房里,两个孩子上学,来回要走好几个小时山路。有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我们山里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做梦都想不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这对我和孩子们的人生都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搬进小区后,住高楼交物业费,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一开始这让王国相还不太适应,“多亏社区干部帮我们排忧解难,服务很热情,有啥麻烦事儿立即就能解决。小区里啥都有,交通也方便,两个孩子也都在县城的初中读书,和以前比,真是不敢想的事。”社区干部除了生活上为王国相排忧解难外,还帮他在县里的工业园区找到了一份工作,一个月有3000元收入。

“我们社区干部要切实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把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为搬迁群众提供暖心、细致、周到的服务。”玉神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李猛告诉记者,对安置点搬迁户的管理和服务要做到四个字“管、清、解、纳”和一句话“事有人管、难有人帮”。

为优化居民的生活环境,广厦福苑小区安置点先后修建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爱心超市、社区卫生室、幼儿园、文化活动广场。小区门口也设置了公交站,并通了公交车,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搬迁群众的出行;小区内的绿化和基础设施也已到位。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分包到楼栋、分包到户,并公示职务和电话,方便群众随时能够和社区工作人员联系沟通。同时,从搬迁群众中推选出政治觉悟高、积极主动、乐于助人的党员和群众来担任楼栋长,协助社区做好搬迁群众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力争搬迁群众有问题、有矛盾不出社区就能得到解决。社区还积极解决搬迁群众的“三就”(就业、就学、就医)问题,确保群众“就业有活干、就近能入学、就医有保障”。

“针对搬迁群众反映突出的就业务工问题,我们社区在上级部门的协助下,全体工作人员发动自身力量和社会关系,协调小区周边众多有招工需求的企业和搬迁群众对接,并通过建立微信群‘易地搬迁新家园’和文化广场的宣传栏发布大量招工信息,满足搬迁群众的就业需求,目前一大批群众已通过信息渠道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李猛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记者获悉为方便搬迁群众过上新生活,镇平县在公共服务上定位于“全”,对已建成的安置点,完善相应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切实解决好户口迁移、社保转续、就医就学、文化娱乐等民生问题。同时,按照省“5个有”要求,对已建成安置点,查漏补缺,确保每个安置点有社区服务中心、有义务教育学校、有幼儿园、有卫生室、有文化广场。

在社区管理上,该县按照“美丽乡村、新型社区、幸福家园”的定位,各安置点建立社区管理组织,制定村规民约,安排公益性岗位,专门从事保洁、保绿等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对搬迁群众进行双重管理和双重服务,即搬迁户的脱贫帮扶后续发展扶持及耕地、林地、宅基地和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仍旧归迁出地管理。同时,搬迁户同样享受迁入地日常生产生活、就医、就学、就业等公共服务资源,享受迁入地居民同等待遇。在居住中发生的社会事务和行政管理事务纳入居住地街道、社区(村)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丘镇史岗村光伏发电助力脱贫增收

易地搬迁服务全

群众事有人管有人帮

“我们家是2017年4月脱的贫,你看这光荣证上的颜色多鲜艳,就像我们现在过的日子红红火火。” 在镇平县史岗村,说起自己家中的变化,作为外地媳妇的向会林深有体会。今年46岁的向会林老家在湖北宜昌。十几年前和在湖北打工的丈夫相识,然后就嫁到了镇平县史岗村。

“在山上住的那十几年可真是苦啊,吃水、洗衣服都得走4里多山路,到山脚下的河边打水。” 回想起搬迁前在山上的生活,向会林还记忆犹新。那时候她觉得日子太难熬了,“日子过得艰难,娘家都不好意思回。”

好日子终于在2017年盼来了,村里为贫困户易地搬迁的新房盖好了,向会林一家6口和其他73户贫困户一起,从山上搬到了新房子里,150平方米的大房子宽敞明亮,村里还通了自来水,家门口还有扶贫车间。现在向会林去了村里的玩具厂上班,一个月能挣1600元。丈夫在村里的砖窑厂搬砖卸砖,一个月也有近1000块钱的收入。年过七旬的公公还被安排了个公益岗位,不忙的时候还放了十几只羊。“如今的日子越过越好。”

对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好处,向会林说也说不完,“儿子现在上小学了,以前在山里,别的娃子去上学,都得跑好几里的山路,搬下来后,几步路就到学校了。有慢性病的老人免费发药、免费体检,还有这光伏发电也能分钱。这日子跟以前比真是天上地下。”

走进镇平县老庄镇凉水泉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一排排徽派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说起好媳妇杨华玲,她敬老孝亲的故事,村里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今年45岁的杨华玲是凉水泉村村民,2005年夏天,她的丈夫在务工时因安全事故离世,留下了三个孩子和体弱多病的公婆。杨华玲每天翻越海拔1000多米的盘道岭到镇上打零工,还得兼顾家里的农活,一家人过得异常艰辛。

“2017年2月告别老房子,住进新房子的那一天,我高兴得一个晚上没睡觉。”当年,村里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杨华玲家被纳入47户整体搬迁计划,搬入离镇政府只有1.2公里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这里环境优美,水、电、路齐全,还有社区服务中心、学校、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广场、扶贫车间,生产生活环境大变样。

“现在家里5口人全部办理了低保,还因光伏产业和大户带动等扶贫模式,每年能有16000余元的收入,加上自己种地所得,生活开销基本够用。”在村小学担任炊事员的杨华玲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真的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现在盼着孩子们能好好学习、快快长大,过上更好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区贫困村孩子们的摇篮 ——老庄镇凉水泉小学

产业帮扶重实效

群众致富路越走越宽

镇平县老庄镇凉水泉村位于镇平县老庄镇南部,曾经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在完成“搬得出、稳得住”的基础上,凉水泉村着重在“可发展、能致富”上下功夫,夯实产业支撑,增强造血功能。

“我们凉水泉村目前有三大支柱产业—— 特色养殖、箱包加工、光伏发电,它们是我们村精准扶贫,致富奔小康的‘造血机’。”凉水泉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光说,其中牧生肉牛养殖场,采取“合作社+金融+贫困户”运行模式,带领凉水泉村2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每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丘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扶贫车间

凉水泉村箱包车间的产品畅销国内外,带动32名群众就业;保洁加工车间,带动6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零的突破。投资360万元,占地28亩,容量556千瓦的光伏电站,已于2017年4月并网发电,实现全村贫困群众光伏扶贫全覆盖。

“我们还利用乡村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游、民宿游。现在的凉水泉村,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得到大幅度提升。”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刘建光信心十足。

为让搬迁户的致富路越走越宽,镇平县始终在产业帮扶上注重于“效”,按照“县有主导特色产业,乡有创业园区,村有扶贫车间(基地),户有致富门路”的要求,认真落实省易地扶贫搬迁产业“5个1”行动方案,每个安置点均实现产业基地、扶贫车间、光伏电站全覆盖。在特色产业上,依靠当地优势资源,“各打各的优势仗,各唱各的特色戏”,构建了“专业合作社+扶贫基地+贫困户+金融+党支部”的“5+”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增加搬迁群众财产性收入,通过搬迁群众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通过小额贷款参股分红增加群众资产性收入。同时,这些合作社为搬迁群众提供了1000余个就业岗位。在光伏扶贫实施上,实现搬迁安置点村级小电站全覆盖,12个安置点全部建设村级小电站,规模4835千瓦。同步在搬迁户屋顶全部建设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收益归搬迁户所有,户均累计已发放6000元。在扶贫车间上,在全县1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建设了14个扶贫车间,带动300多名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在稳定就业上,通过技能培训、企业用工、公益岗位等,带动500余名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就业,为搬迁群众稳定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搬迁铺就“幸福路”,勤劳催开“幸福花”, 谋发展,促增收,让搬迁群众吃下“定心丸”。如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一栋栋崭新的楼房、一条条宽敞的道路、一个个幸福的笑脸……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刻画着搬迁群众斗志昂扬奔小康的精神面貌,见证着镇平县易地扶贫搬迁的累累硕果。

来源:南阳日报 作者:李金玺

本期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