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北京10月23日讯 文化数据是文化建设走向网络化、智能化的起点和基础。23日,中宣部文改办副主任、巡视员高书生在2020年第三届文化和科技融合热点和趋势论坛上对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进行了介绍和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书生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

“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我们要用体系化的思维来看待我们的文化大数据体系的建设。”高书生介绍到,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部署是从今年开始的,今年4月份,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国家文化大数据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8项工作任务,包括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建设、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数据、中华文化素材库建设、文化体验园建设、文化体验馆建设、国家文化专网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数字化文化生产线建设。他指出,这8项任务主要是4个关健词,供给端、生产端、需求端和云端。

具体进展如何?高书生指出,今年5月份工作部署以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主要依托现有的工作基础,整合目前的数据资源,推动刚才提到的8项任务,目前来看件件都有落实。比如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目前普查的数据数量还是非常大的,下一步要把这些数据做结构化的存储,导入到国家文化大数据的系统当中。

同时,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今年,福建古田会议纪念馆、河北西柏坡纪念馆、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安徽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河南焦裕禄纪念园、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浙江嘉兴市南湖革命纪念馆、湖南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江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陕西延安革命纪念馆、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山西右玉精神展馆、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等15家单位被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确定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首批试点单位。“15家单位采集了将近1万件的馆藏文物,而且有些地区尽管没有进入到15家试点单位,自加压力,像江苏、云南、甘肃等等积极开展试点,所以这项工作,文化基因库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除了刚才提到的试点单位以后,各个地方也在对接中华文化基因库。” 发言时,高书生介绍了这些试点单位的工作进展。

而关于国家文化专网的建设,高书生表示,已经有23个省区市的广电网络公司成为国家文化大数据产业联盟成员单位,正在按照统一的标准搭建省域的平台。还有江苏、陕西、贵州、湖北、湖南、广西、新疆等积极争取区域的数据中心的建设。全国的平台目前正在由华数集团牵头组建国家文化大数据公司,来承担全国数据中心的建设。

发言最后,高书生总结到,经过短短半年时间的部署和发布工作,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宣传部门统筹协调、政府部门分工指导、文化机构主动参与的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