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峡坪村香菇种植大户秦兴路在清理香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民林先英一家靠种植养殖脱贫致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峡坪村百姓大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28日拍摄的石峡坪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扶贫工作队入户调查

绿树成荫,田间的稻香沁人心脾;产业兴旺,户外的牛羊膘肥体壮。

在湖北襄阳市南漳县东巩镇石峡坪村,优美的乡村风光在无声地诉说着这里的变化:路面硬化了,村庄绿化了,村民富裕了,村风好起来了。

曾经的石峡坪村,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薄弱,村民缺乏致富的门路,日子过得艰苦。

改善基础设施,除掉脱贫“拦路虎”;发展特色产业,啃下扶贫“硬骨头”;坚持精准到户,杜绝扶贫“隐性病”。

一个个金点子、一项项硬举措。如今的石峡坪村,贫困渐行渐远,幸福越来越近。

9月4日-5日,襄阳日报社“圆梦小康——见证襄阳脱贫新实景”大型融媒体调研采访团走进石峡坪村。目之所及,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映入眼帘,一张张朴实的笑脸竞相绽开。

村之变:环境美丽了 生活便利了

“出行方便了,不再害怕跌倒。”在石峡坪村3组,73岁的村民常世玉指着家门口的水泥路,兴奋地对记者说。

以前,常世玉家门前是一条坑洼不平的狭窄土路,晴天扬灰,雨天泥泞,只能勉强通行三轮车。2018年,扶贫工作队为石峡坪村筹集资金,硬化、拓宽该村组道路。此后,常世玉经常走出家门,到附近的小广场转一转。

据介绍,目前,石峡坪村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此外,石峡坪村至麻城河村8公里旅游公路也已修通,形成了“石峡坪-麻城河-春秋寨”旅游环线。

走进石峡坪村村卫生室,记者看到,室内宽敞明亮、环境整洁。70岁的村民胡维玉正在接受针灸理疗,“我从肖堰镇来,今天是第2个疗程的第3次扎针。”

医生王思刚在村里行医40余年,他说:“以前,工作条件简陋,缺乏消杀、理疗等设备。如今,医疗条件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满足石峡坪村村民的就医需求,周边的村民也来这里看病。”

近年来,石峡坪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水库经过除险加固后,解决了4组40多户村民近百亩水田的灌溉问题;河道垃圾进行了打捞清理,河水变得干净清澈;自来水管户户通,270户村民安全饮水有了保障;电力变压器进行了增容,100多户村民生产生活用电不再困难;30盏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让村民晚上出行更方便;文化广场、公路驿站环境整洁,村民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

如今的石峡坪,生活便利,美丽宜居,村民的生产生活有了坚实的保障。

民之变:产业强起来 腰包鼓起来

“10万袋食用菌,预计每袋有两元收益,三成收入归村集体。”站在香菇大棚前,石峡坪村党支部书记卢志勇算了算账,仅此一项,村集体可获得收入6万元。

2015年,石峡坪村的集体收入还是零。当年,市政府办扶贫工作队到来,开始想方设法谋发展。2017年,扶贫工作队为石峡坪村争取资金50万元,入股路龙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从此,村集体有了一项稳定的收益,贫困户12户31人也实现了增收。

投资建设140kw光伏发电站,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余万元;投入5万元建设小龙虾养殖基地基础设施部分,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72万元……2019年,石峡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6万元,曾经一穷二白的石峡坪,有了集中力量促脱贫的底气。

村民王支亮一家曾经生活困难。“以前过年,我到集镇上采购年货,别人买肉,我只能买蔬菜。”王支亮说,由于种的粮食不够一家人吃,他必须出门打零工维持生计。

2018年2月,石峡坪村的公路驿站建成。“老王,你家离驿站这么近,何不借此机会开一家农家乐?”在卢志勇的建议下,当年8月,王支亮腾出了一间房子,用来做餐厅。为了支持王支亮,村里协调资金,将农家乐门前的道路硬化,并修建了一座小花坛。

农家乐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王支亮一家的生活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以前洗澡,就是用湿毛巾抹一下身子;夏天热得受不了,晚上只能躺在屋外睡觉。如今,打开热水器,就可以美美地洗个澡,然后躺在空调房里睡觉。”妻子殷会伦说,前年,她跟女儿一起去了北京,实现了出门旅游的愿望。

脱贫的不止王支亮一家。通过教育、医疗、住房、信贷等方面的扶贫政策,贫困户在村党支部和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发展产业,勤劳致富。2019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99人全部脱贫摘帽。

心之变:不愿等靠要 主动献爱心

烈日炎炎,村民吴守权正在虾塘收地笼。“去年养虾,收入5万元,今年虾肥,收入只多不少。”吴守权感慨,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吴守权今年50岁,此前一直在外地的矿场打工谋生。2017年,矿场关闭,他回到家中。当时,石峡坪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吴守权看在眼里,决心“做点事情”。

听说村里准备发展稻虾养殖项目,吴守权找到村干部,希望经营。“你懂小龙虾养殖技术吗?”面对村干部的担心,吴守权坚定地说:“我愿意学!”2017年7月,吴守权承包了村里的23亩虾塘。

扶贫工作队帮助吴守权从潜江运回虾苗,并请来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吴守权吃苦耐劳,认真学习,逐渐将虾塘经营得有声有色。

精准扶贫工作,不仅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培育了村民担当有为、无私奉献的精神。

卢志勇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两个故事。

前不久,阴雨天气持续时间较长,不时发生山体滑坡,将村里的道路堵塞。不论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村里发生滑坡堵塞道路的情况,村干部组织清障时,村民们就踊跃参与清理道路,确保村里的道路畅通无阻。

今年疫情期间,村干部曾通过微信群发出了捐款倡议,获得了村民的热烈响应。10元、20元、50元、100元……善款如潮水般涌来。最终,村干部筹集到了15250元善款,捐给了当地的红十字会。

“通过扎实的扶贫工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大大增强,村干部也有了威信。”卢志勇说,如今,石峡坪的村民有能力、有意愿,为村集体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