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代表联络站是夯实基层基础、深化县乡人大工作的重要抓手,自去年7月广东全面推开代表联络站建设以来已满一年,各地交出成绩单。

记者22日从省人大常委会获悉,截至今年9月,全省建成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1611个,村(居)人大代表联络站6819个,基本形成以乡镇(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为主,以村(居)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辅的代表联系群众阵地建设网格化体系。

疫情加速网上联络站建设

最近,台山市三合镇人大代表游客联络站在温泉河畔游客中心挂牌成立,成为全省首个代表游客联络站。

去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在全省铺开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

一年多来,各地加快推进联络站建设,有效扩大代表工作网络。截至今年9月,全省共建成代表联络站8430个,其中代表中心联络站1611个,村(居)代表联络站6819个。

按照指导意见要求,联络站建设应明确“六有”标准,即有场地、有人员、有制度、有活动、有经费、有设备。各地也陆续出台制度文件,保障联络站规范化运营。如梅州市制订五级人大代表进站安排指导意见;阳江市出台代表驻站联系群众工作记录表等。

目前各地联络站均按标准进行建设或改造,全省大部分地区把联络站建在方便接待群众的位置和地段,接待室设置在一楼,方便群众联系代表。在软件建设方面,做到人员到位、公开到位、经费到位。

各地也结合当地实际优化站点布局,因地制宜创新站点设置方式。台山川岛镇根据当地渔民常年出海的特殊情况成立全省首个“海上人大代表联络站”;汕头南澳县后宅镇将代表按渔、农、盐三大传统产业划入相应联络站,创建行业联络站;肇庆封开县、怀集县则在与广西接壤的镇、村设立省际代表联络站……

与此同时,因为疫情影响,为确保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在疫情期间不断档不停歇,不少地市加速网上代表联络站建设。目前广州已建成网上联络站367个;肇庆104个代表中心联络站均建立代表履职信息“云平台”,可实现线上完成履职内容登记、履职活动报名等流程;惠州、中山、江门、潮州等市推出小程序、公众号或开通网络专栏,实现群众与代表线上交流。

多地实现五级代表全面驻站

作为代表联系群众的主阵地、主平台,近年来,联络站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加强。

各地围绕做实做强联络站功能,推动联络站真正发挥作用,更好解决基层民生关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探索实践。在江门、汕头等部分地市,各级人大代表全部编进代表联络站,实现五级代表驻站全员化。

为提升驻站代表履职能力,不少地方制定周密学习培训计划,建立激励考核机制。河源连续三年联合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对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工作人员和部分基层人大代表进行轮训;揭阳揭东区建立“一周一交流,一月一学习、一季一专题”制度,把联络站打造成为代表“学习之家”;东莞、阳江、潮州市则探索建立代表履职档案,并将其作为人大推荐代表连任人选的重要参考。

结合省人大“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各地联络站更多组织开展调研、视察、约见、述职评议、学习培训等活动。今年主题活动期间,8430个代表联络站开展活动15903次,60363人次代表进站接待群众88031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7513条。

依托联络站,基层代表持续加大对当地民生实事办理的监督力度。例如,台山市借助联络站召开“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底问结果”座谈会,组织代表监督政府工作,形成循环滚动监督机制;珠海、佛山、江门、云浮等地在代表联络站设置议事厅功能区,开展“民生无小事,代表来议事”活动,组织政府部门、人大代表、社区群众和专家共同参与,督促有关部门落实群众诉求,促成民生问题解决。

对于代表在联络站接访中收集汇总的群众意见,多地完善处理机制,形成登记受理、分类交办、跟踪督办、答复反馈的工作闭环。比如,深圳建立市、区、街道三级部门联动的“代表意见直通车”,联络站将基层群众反映的情况和诉求通过联络站联系函直接发送给有关单位,办理单位收到后须在一个月之内回复,并且将答复工作纳入绩效考核项目,推动意见办理答复高效高质完成。

南方日报记者 余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