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目前,想要的都有了。”虽然辛苦地做烧饼、讨生活,但邱玉松很知足,现在的生活就是他自己理想中的小康生活。

本报记者 旦平

“桥头烧饼”,是很多人熟悉的街边小吃,也是一大批人眼中访仙美食的代表作之一。桥头烧饼也叫访仙烧饼,不用打听,走进访仙集镇,看到门前排着长队,便知这家店的烧饼最好吃。昨日下午,记者来到这家烧饼店,门口果然排着长队。

烧饼店很小,面积不会超过10平方米。在门口能看见夫妻俩正在忙碌,丈夫邱玉松揪一团面放案板上,用力揉透了,伸出右手掌一压,面团成了圆饼;左手掂着面饼一角,右手用擀面杖旋着擀出一个“圆月亮”,“啪、啪”,手上沾满油用力一拍一抹,伸勺子入瓷盆,舀满勺芝麻,手腕一抖,芝麻均匀地撒在“圆月亮”上。靠炉子站着的妻子,伸手铲起“圆月亮”,“啪”,贴进炉子,没过几分钟,诱人的香味飘溢出来。两个人配合默契,动作行云流水,表情安静满足,眼睛里是幸福甜蜜。

拿起一个烧饼,咬一口,酥脆得满嘴掉渣儿,嚼起来,耳朵里“唰啦唰啦”响。吃完后,用舌尖在嘴唇周围意犹未尽地舔一圈,椒盐混合香味儿从舌尖一点点渗进胃里。用手掰开来,油酥沙沙地掉,虽然是猪油包裹着葱花,吃上去却一点不觉得油腻。

今年61岁的邱玉松是“桥头烧饼”的“主厨”,曾经是国营饭店的糕点师傅,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谋生,开了这家烧饼铺。当时,一天只能卖出几十个烧饼,营业额只有几十元。渐渐地,“桥头烧饼”的人气越来越旺,从最初8角一块的烧饼,到如今6元一块,这家烧饼店生意越发红火。

现在,邱师傅每天做烧饼150个,当天做当天卖完。烧饼摊千千万,为什么桥头烧饼那么受欢迎?邱玉松说:“我们一直沿用着最传统的方法制作烧饼,酥油、猪油、面粉、葱、盐、芝麻就是所有材料,少一味都不行,而且要新鲜的食材。品质差一点的板油我们也不用,做不出香味。”选料一直是邱师傅亲自把关,绝不将就,原料地道才能做出酥脆清香的桥头烧饼。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桥头烧饼店凭借着坚持传统的做法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做烧饼是辛苦活,邱玉松坚持每天凌晨4点起床,到店里和面、备料,准备开门营业。每天早晨6点多开门营业,夜间6点才打烊。坐落在访仙集镇的小小店面不太显眼,却是每天早中晚人气最旺的存在。

一个小店、一个炉子、夫妻二人,30年打拼,靠着一块烧饼,从一无所有到所有梦想都实现。

专注做饼的精神,成就了“桥头烧饼”的远近闻名。不仅本地人喜欢,很多常州、镇江等周边城市的食客都特地赶来尝一尝他家的烧饼。

上天回馈给吃苦耐劳的邱玉松一家的是:一家人在访仙镇站稳了脚跟,并在集镇上买了一套不大不小的房子,邱玉松儿子也来小店帮忙;越来越多的人成了“桥头烧饼”的粉丝,每天准时来买烧饼,烧饼店的生意是越发红火。

“目前,想要的都有了。”虽然辛苦地做烧饼、讨生活,但邱玉松很知足,现在的生活就是他自己理想中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