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记者走进黄石市阳新县枫林镇樟桥村看到,千年古香樟树枝繁叶茂,宋代石拱桥下的溪水潺潺,门前山腊米漫山遍野,后垴山油茶花香弥漫,村庄的桂花等与青墙黛瓦的民居小洋楼相映成趣。

"樟桥旧貌换新颜,离不开'黄石来的好亲戚'呀!"66岁的老党员邹余义感慨万千。

干群"结亲"

樟桥村与江西省瑞昌市仅一山之隔,非常偏僻。该村有471户194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36户513人,贫困发生率26.36%,既是"三类村",也是省级贫困村。

2017年1月,黄石市市长董卫民挂点联系樟桥村精准扶贫工作,同时带领黄石市政府办公室45名干部与樟桥村党员交朋友,与百姓心连心,与50户贫困户结'亲戚',通过调研摸底,制定了'一户一策'帮扶方案。

同时,干部驻村进组入户,宣传"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政策,对各自结对帮扶"亲戚"的姓名、所住位置、所属小组、家庭情况等都清晰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卫民来樟桥村察看产业基地

产业"金果"

2017年春,董卫民驻点樟桥村后,深入农家走访,爬山观田,几经调研,发现樟桥村种植腊米和油茶历史悠久,但由于村民不懂科学管护,导致腊米和油茶效益不高。

为此,黄石市扶贫工作队狠抓党建引领,调整村"班子",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强化"油茶基地挑'大梁'、腊米产业活'大家',公益岗位靠'光伏',一户一策摘'穷帽'"的措施,大力发展腊米、油茶和光伏产业,助力农民脱贫增收。

同时,黄石市扶贫工作队还帮助协调村两委成立宏鑫合作社,推行"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通过资源变动、项目拉动、金融撬动等方法,采取统一指导油茶和腊米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现场技术培训等措施,发展生态腊米和油茶种植产业。

此外,扶贫工作队还鼓励贫困户自行种植腊米和油茶,村两委负责免费提供种苗、技术、机械、兜底收购,贫困户只需种植与管理,通过验收合格后将按每亩800元发放补贴奖励。

据统计,2017—2019年,樟桥村发展油茶1100亩,栽种腊米2100亩。该村去年又投入50万元建起农产品烘干生产车间,让贫困群众有股份,年年有分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品强讨论讲解油茶知识

樟桥村副支书、副主任邹圣辉告诉记者,油茶开始收益,腊米大丰收,这个拥有1900余人的小山村,今年集体收益有望突破4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不到6000元,增长到现在12689元。

50多岁的程细花,以前在外地打工,收入不高,丈夫去世,3个小孩读书,成为因学及缺劳力致贫的贫困户。"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村里安排我保洁员岗位,秦书记指导和帮助发展腊米15亩,今年也都挂果了,能收入1万多元;儿子在外打工,月薪5000多元。日子已过得有滋有味了。"程细花笑呵呵地说。

"腊米和油茶产业有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带来的不仅是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更是实现了生态效益的提升。"秦品强说,找准了产业发展路径,便是找准了脱贫致富的发力点。

村副主任柯晓芳感慨地说:"现在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大伙儿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樟桥"振兴"

2019年8月,新任黄石市市长吴锦接"棒"驻点樟桥村。吴锦经常到樟桥村调研、指导和督促工作。他表示,要进一步探索农民多元化增收渠道,做大做强腊米产业,延伸油茶产业链、加工提升价值链、创新完善"产储加销"产业帮扶模式,压实干部包保帮扶责任,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把提升脱贫质效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在吴锦的指导下,黄石市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赴省进市去县跑项目、筹资金,千方百计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想方设法解决贫困农民生产生活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锦来樟桥村入户走访贫困户

89岁的老党员邹庆金说:"我们这里不比城镇差,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越来越好了、村民素质越来越高了、文明氛围越来越浓了,望得见前后山的青山、看得到樟桥河的碧水、记得住生态的乡愁。"

为了切实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黄石市扶贫工作队带领樟桥村"一班人"狠抓产业扶贫和产业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资源合股、农民合作、社会合力、产村一体"产业扶贫模式,重点发展油茶、腊米、油面、薯粉丝、生态文旅"五大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务院督查组、市、县负责人一同检查安置点

据了解,2017年樟桥村脱贫摘帽,136户贫困户远离贫困;2020年,樟桥村成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秦品强先后获得阳新县优秀工作队员、十佳党员扶贫标兵;樟桥村由"三类村"变成阳新县文明村;2017年,樟桥村党支部被黄石市委评为"红旗型党支部";2018年蝉联黄石市"红旗型党支部"。(记者熊源、通讯员吴永风、胡玲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