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

昨日,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市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方案,对“三沿六区”6000多座私建硬化大墓、活人墓和散葬乱葬坟墓,拉开了为期两年的“全面整治”帷幕。本报《坟墓围堵校园谁来管?》系列报道就此圆满收官。

6月2日,《咸宁日报》“党报问政”栏目报道通城隽水镇阔田小学坟墓围堵校园,400多名师生从坟场出入的问题,在全市引发强烈反响。4个多月时间里,从隽水镇阔田小学到其他乡镇学校,从通城到其他县市区,从学校周边到城市公园,掀起坟墓移除热潮。目前,全市校园、公园等处1000多座坟墓全部移除。

坟墓围堵校园大煞风景,举一反三整改令人感奋。党报问政催发的问责问效风暴,留下一个个经典镜头。

镜头一:市委书记孟祥伟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批示:此问题要限期解决!结果报告。全市有无类似情况?要一并解决。

镜头二:通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6月3日,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赶到阔田小学现场办公, 镇村干部分四个组入户、协调、征地、迁坟……五天后, 28座51棺坟墓全部迁到公墓区,师生们拍手称快。

镜头三:市教育局与市民政局发出紧急通知,对全市学校周边坟墓开展地毯式排查,重点排查学校周边100米可视范围内坟墓,全市70多所学校520座坟墓进入公众视线;相关部门启动“三沿六区”坟墓的整治……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迁坟,对于丧葬陋习肆行的鄂南山区来说,可谓是基层工作的难中之难。1000多座坟墓从校园公园迁入公墓区,一个个制约基层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得以破除。这充分说明了基层干部特别是作为关键少数的基层领导干部,一具体就能发现问题,一深入就能找到根源,一认真就能解决问题,从而大大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媒体监督、领导批示、地方政府重视、部门配合参与……问题解决链条的背后,是政府部门从“管理”到“治理”的方式转变,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提升。今年以来,市委倡导“六大”活动,通过理论大学习、市情大调研、路径大讨论,推动思想大统一、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为基层治理的改革创新注入强劲动力。此轮党报监督下的整改,基层干部既移除校园公园的坟墓,更移除思想深处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坟墓”。沿着一座座坟墓迁移路径,我们感受到——

以人为本是基层治理的根本。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需要贯彻群众路线。一方面,要感知基层,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基层治理的标准。另一方面,要依靠群众,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实践中来,迸发出无穷的智慧力量。

组织引领是基层治理的关键。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领导核心,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要健全基层党组织主导、社会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治理一线倾斜,形成基层治理强大合力。

依法行政是基层治理的保障。基层政府应努力实现治理方式、流程和效能的法治转型,融入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依法实现“权力监督”“权益保障”,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和维护稳定,为咸宁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让我们从校园坟墓移除事件出发,沿着基层治理精准化、法制化和科学化方向不懈前行,为“中国之治”贡献出咸宁实践、咸宁经验、咸宁力量。

责编:张欢

编审:向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