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起床、洗漱、打扫场地、整理渔具……一入秋,55岁的胡章彩就比往常更加忙碌,因为又到了螃蟹捕捞上市的季节。

胡章彩打小就患有麻痹症,属肢体二级残疾,不能从事体力活。1990年,因父亲到龄退休,他顶职在白荡湖渔业谋得一份差事,打那至今,他就一直没有离开过。

“每个月有5天的假期,但老胡从来都不舍得休息,因为在岗值班,一天能多出50元的补贴。”枞阳县白荡湖生态渔业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王老虎说,在他眼里,两人在一起共事了20多年,没有谁比他更了解老胡。

“穷怕了!”胡章彩自言自语道,年少患病本就给家里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上后来离婚,自己是又当爹又当妈,才好不容易把两个孩子拉扯大。

虽然白荡湖渔业经历改制,不再是国营企业,但考虑到老胡的实际情况,改制后的公司并没有让老胡回家,而是一如既往地把他留了下来。

“每天的任务就是看看塘,打扫打扫卫生,都是些轻便活,收入还不低哩。”老胡告诉记者,虽然工作没换过,但这些年的工资是翻了好几番。“刚上班那会一个月58块钱,后来涨到了280元,慢慢的,现在每个月能拿到3500元。”掰着手指头,看得出老胡对工资的满意,这也是他一家子的主要收入来源。

为了上下班方便,养殖基地还特地腾出一间闲置的空房,专门供老胡住宿,一来二去,老胡便把基地当成了家。

“大的已经出来上班,小的也考上了大学,有了这份工作,现在基本不用烦神。还是扶贫的政策好啊,减轻了不少负担。”话虽不多,但老胡道出的,是满满的感激。

王老虎告诉记者,眼下正是螃蟹上市的旺季,一天下来能收获3000来斤,预计今年可产螃蟹10万斤左右。基地捕捞忙,在基地做后勤的老胡也没闲着,看着来来往往前来采购螃蟹、鱼虾的顾客,干的也得劲儿。

水若白练、碧波荡漾,故曰“白荡”。作为枞阳县的母亲湖,白荡湖是一座过水型通江湖泊,拥有5万亩增殖型渔业基地,常年保持地表水II类水质,是国家级河蟹标准化养殖示范区。

今年以来,枞阳县白荡湖生态渔业有限公司深入实施水产健康养殖特色种养业“万千工程”,直接带动10个村795户贫困户增收。不仅如此,随着稻虾共养、稻渔共养等养殖新模式在当地不断推广,眼下更是形成了鱼肥虾壮稻满仓的丰收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