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在线10月20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武平)久闻韶山市杨林乡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搞得好,常态保洁措施硬、效果好,身临其境,果真名不虚传。

10月15日下午,媒体集中采风记者首先走访了杨林乡瓦坪、团田等几个村,所到之处水边、路边、屋边干干净净,村民房前屋后无乱搭乱建现象,就连分类垃圾桶中都少有垃圾。

到底杨林乡的垃圾去哪儿了?大家在石屏村郑家坪美丽庭院示范片(美丽屋场)深入采访,从现场所见所闻中找到了答案。

郑家坪美丽庭院示范片是2017年打造的一处美丽屋场,有20多户人家,一条水渠从旁边穿过,靠近屋场一侧的渠道堤坝就是主村道,菜园、绿地、稻田、池塘等分布在民房周围。漫步其间,令人心旷神怡。

四通八达的入户道路两旁,花卉苗木错落有致,别墅洋楼各领风骚;传统民居素雅中不失整洁之美,有机蔬菜在园里尽显诱人之姿。登上一座楼顶从空中俯瞰,这个占地约20亩的生产、生活区域内,既有公共绿地、休闲广场,也有相对独立的农家小院,漂亮极了。尽管水渠上游是一座水库,沿途还有多个村民小组,但渠道内没有一点漂浮垃圾。

走进这些农家小院,大部分农户墙上都挂着“美丽庭院”铭牌,各家各户都配发了分类垃圾桶,但基本是空荡荡的。“不是今天为了迎接你们采访而把垃圾桶搞干净了,其实每天都是如此。”村民刘建新介绍,以前大家对垃圾分类减量处理不够重视,也不太熟悉,什么东西都往垃圾桶里一丢了之,保洁员至少每周要来清理一次。而近两年来,在乡、村“五个全覆盖”举措督促引导下,村民们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减量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垃圾桶大大“减负”,保洁员每个月来一次就够了。

什么是“五个全覆盖”?杨林乡整治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杨林乡围绕垃圾处理“收、沤、运、填”四字方针,因地制宜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通过源头减量强基础,示范引领树榜样,逐渐实现了村组常态保洁、可回收垃圾分类回收、不可回收垃圾集中转运、厨余垃圾沤肥处理、村级公共环境卫生付费制等“五个全覆盖”。

为切实降低垃圾后续处理、清运环节的难度,全乡上下巧做垃圾分类与脱贫攻坚、文明创建工作相结合文章。依托“微党课”“户主会”“微宣讲”等,把“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等环保理念融入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各村组建了志愿服务队,挨家挨户上门宣讲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垃圾分类理念、实地推广分类小技巧。还利用电子屏、宣传栏、微信群等媒介,激发村民垃圾分类主动性。

在乡整治办的指导下,各村将垃圾分类处理纳入村规民约,积极推行“三分两桶法”(三分: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害垃圾,两桶: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桶)。由村环保理事会牵头,不定时进行抽查、暗访、回访,每月评选出5-8户示范户,通过微信群、村村响等进行通报表扬。同时,建立了保洁员分拣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奖励激励机制,引导废品回收站与各村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及时转运可回收垃圾。今年1-9月,全乡共回收废品268吨,补贴保洁员53000余元,把垃圾分类行为从“要我分”引导为“我要分”。

至于不可回收垃圾的终端处理,杨林乡引入一家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各村生活垃圾进行封闭式转运,全域安装封闭式垃圾箱,让垃圾不落地、不露“脸”,既解决全乡垃圾清运难题,又为各村节约了开支。

截至9月底,全乡置换露天垃圾池为封闭式环保垃圾箱108个,垃圾日产日清,实现集中转运全覆盖;84名保洁员分组划片,促农户分类回收,实现保洁全覆盖;设立垃圾分类房62个,保洁员为分类回收主力军,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全覆盖;新建并投入使用厨余垃圾沤肥池7个,建章立制专人专车进行清理,实现厨余垃圾处理全覆盖;乡、村干部包组到户、志愿服务队上门入户,宣传“公共环境卫生服务费”收取制度,目前全乡村民已缴纳卫生费43万多元,收缴率达98.4%,基本实现垃圾处理付费制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