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时值深秋,黄河岸边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天高云淡,秋高气爽。记者来到白庄镇苏呼撒村,一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文明之风扑面而来。

苏呼撒村村民马苏力毛说,前些年村里的各族群众在婚丧嫁娶等方面攀比之风盛行,娶媳妇动辄几十万元,天价彩礼让一些普通家庭的男青年面临娶妻难。比阔气讲排场、迷信厚葬、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成为了当地老百姓的烦心事。

马世功,苏呼撒村党支部书记。他说,以前不少年轻人借款结婚,然后带着刚过门的妻子外出打工还债,三五年回不了家,有些男青年到二十七八岁还结不了婚。同时,一桩丧事办下来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针对这些陋习,苏呼撒村党支部在白庄镇党委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引领作用,村“两委”及时召开群众大会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并将结婚彩礼的标准规定在了10万元,每桌宴席不超过700元。同时,宣传动员全体村民积极参与移风易俗活动,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如今,村里带头引领新风尚的人多了,大操大办的人少了,老百姓的精气神更足了。

白庄镇镇长马承良告诉记者,白庄镇坚持大扶贫格局,在注重群众物质脱贫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脱贫,对群众扶志、扶智、扶德、扶业和扶心,不断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我们镇上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聘任6名移风易俗义务监督员,各村成立了红白喜庆理事会,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组织管理体系。县上首例公职人员8万元彩礼和老百姓10万元彩礼均出自白庄镇,为全镇乃至全县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树立了榜样。”马承良说。

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循化县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省率先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活动,为贫困群众减轻经济负担。截至2019年底,循化县婚事新办2827起,纠正高价彩礼14起,丧事新办简办193起,为群众累计减轻经济负担近2亿元,户均节约15万元,小切口换来了大民生。

移风易俗已成为最有效、最深入、最惠民的扶贫措施。

得益于移风易俗活动的持续精准发力,循化县62个贫困村1394户795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于2017年底如期实现脱贫,成为全国第一个区域性整体脱贫摘帽的撒拉族自治县。

2018年以来,海东市出台了全国首部推进移风易俗地方性法规《海东市移风易俗促进条例》,使海东市移风易俗工作更加规范有序。自脱贫工作开展以来,用精神扶贫引领精准扶贫,引导群众破除等靠要的思想陋习,提高贫困群众的整体文化素质,使“增收入”“富口袋”与“强精神”“富脑袋”同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