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最美丽,劳动者最可敬。日前,由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总工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寻找新时代最美劳动者”活动落幕,“十大新时代最美劳动者”名单正式公布。作为岛城职工的代表,这十位最美劳动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谱写了一曲曲劳动赞歌,为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时尚、活力的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寻找新时代最美劳动者》系列报道,记录这十位最美劳动者的风采,敬请关注。

大众网·海报新闻 记者 孙啸 见习记者 李心歌 青岛报道

刘学东,是青岛市市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她被称为“与患者同呼吸共命运的人”为无数重症患者送来了生的希望。但用她的话来说,她也只是一名忙碌在一线的普通医生,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她战斗的身影。作为呼吸科专家,从非典到甲流再到新冠,历次传染病疫情的锤炼考验,她一场没落。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作为呼吸科医生她又一次站到了危机前沿,只不过这次她不仅是一名战斗员,更是一名一线指挥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岛市两次派遣援鄂医疗队时,作为有着29年党龄、12年呼吸科主任经验的一名呼吸科主任医师,她按耐不住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都积极要求带队参战,但是两次请战都被驳回了。院长嘱咐她说:“学东,你不能动。你的任务是死死守住医院、守住青岛的防线。”

后防,死守。这并不比前线工作更轻松,而是一项更艰巨更复杂的任务。大疫当前,青岛已出现多例感染病例,专业人员精锐尽出,驰援湖北,医院工作机制、工作流程、人员梯队需要全部整合重建。1月18日,刘学东被任命为青岛市新冠肺炎医疗专家救治组呼吸组组长,从那天起,她便开启了防疫作战的火线节奏。当天上午,在全市新冠肺炎工作培训会做业务主讲;下午,参与制定全市防控救治工作方案;当晚十点半至凌晨一点,参加青岛市首例新冠病人会诊。作为全市核心专家组的成员,从工作体系机制建立,标准流程确立,指南的培训和解读,她都提出了清晰流畅的工作意见。她带领团队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工作:制定完善防控工作方案,反复梳理校验分诊、接诊、会诊救治流程,组建救治梯队,强化培训演练。牵头设立院内应急专家组,不分白天黑夜,随叫随到,面对面会诊。作为全市呼吸组组长,她参加了全市各医院50几例的新冠患者的会诊和救治,经常披星星戴月亮,奔波在疫情的一线。当有电视台来院采访她时,她忙的根本顾不上看镜头,回答记者提问时也都是脱口而出的短句子:

“突然问我今天是几号我真的记不清”

“因为一直是在忙碌的状态”

“从年前到现在一天也没休息”

“半夜回家一点钟、两点钟都是常态”

“不计劳累,只要病人需要”

“肯定在那里,以尽快的速度出现”

这样的高压和紧张状态,她持续了三个多月。在同事和病患的眼里,她就像一颗永不停止的陀螺,永远精力充沛,激情满怀,再困难的时刻也显不出困顿,彻夜工作至清晨也看不见倦容。“哪有人生而强大,不过是全靠着内心的理想和信念支撑着,我是一名医生,这是我必须做到的。”在她一头扎进疫情工作之前,她刚刚经历了失去母亲的巨大悲痛,但她来不及去悲伤,人们常说医生见惯了生死,多少有点冷血无情,但其实,只是因为他们的心里装着的永远是“大爱”“大义”,她把失去母亲的悲痛转化为了对更多生命的拯救,“我相信母亲看到女儿所做的努力会理解我,会含笑九泉的。”

实际上,这样的压力、紧张和辛苦,贯穿着她作为医生的整个职业生涯。从医近30年,她救治了无数生命,多少千钧一发的生死搏击,多少千回百转的复杂救治,“病人以生命相托,我必须全力以赴,不敢丝毫懈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她还带领呼吸与危重症团队一直走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在2013年,她晋升医生最高职称主任医师之后,仍然还像年轻医生一样到全国顶尖的医院学习,每天来回走路加地铁共三个小时,然后换上拖鞋一站一天学手术,下班时脚肿的穿鞋都困难,学成回来带领团队开展的荧光支气管镜和支气管镜下冷冻术属青岛市首例;支气管球囊扩张术、支气管热成形术等六项呼吸内镜介入技术填补市立集团空白。疫情期间,作为青岛市呼吸质控中心主委,她带领全科结合国家指南编写了呼吸科在防疫前提下的各项手术及操作的指南,通过卫健委医政处下发到各家医院学习,通过线上举办两场全市的质控培训会。作为中华医学会感染学组的全国委员,她两次受邀在全国最大的医学网站丁香园上进行授课,分享青岛的诊治经验,总共上线观看人数近万人。

在刘学东身上,始终都能看到一种只争朝夕、奋勇争先的精神。“我是医生,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加班加点和夜以继日,选择了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和咬牙坚持。”大医精诚写大爱,她用专业精神、勇敢担当和仁心大爱,诠释了“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这八个字的分量到底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