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

在五华县,有许多孩子因为家庭困难,无法进入更好的学校读书,有的甚至早早踏上打工的道路。

困境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的小静,今年11岁。她的父亲早年因车祸去世,母亲改嫁,将她和哥哥小锋留给了爷爷奶奶。

小静3岁开始,奶奶林秋梅就带着她和刚刚上学的哥哥,在潭下镇镇上租了一间房子陪读。小静的爷爷则在村里务农。

一共十多平米的房间里,住着祖孙三人,房间里的床和桌子,都是奶奶从家里带的。为了能节省点开销,奶奶还在出租房外种了些番薯、芋头、秋葵、白菜等。

今年,哥哥小峰考上了重点中学,平时住校,出租屋里就只剩下小静和奶奶林秋梅。小静成绩很好,再过两年也要上中学了。

林秋梅希望两个孙子都能进入最好的学校,以后考最好的大学,但林秋梅很清楚,自己的家庭情况远不能支撑她的愿望。

除了小静,在五华县,还有许多孩子因为家庭困难,无法进入更好的学校读书,有的甚至早早踏上打工的道路。

13岁的小茹,姐姐患了白血病,母亲常年专职照顾姐姐,父亲在外打工,养活一家人;爷爷在家务农补贴家用,奶奶则被慢病折磨,无力照顾孩子。因为家庭困难,打算放弃重点中学。

跟小茹同岁的小林,3岁时就成了孤儿,从小便只能和叔叔赖彩文相依为命。赖彩文早年打工时落下残疾,不能干重活,收入不高,也一直单身,回到家乡后,在镇上的理发店打工。小林的成绩很好,很有希望考上县里唯一的重点中学,但家里的经济能力,并不支持小林在县里读书。

……

转机

2019年,敏捷集团在“广东扶贫济困日”捐赠2.5亿元,其中2亿元定向捐给五华县,并因地制宜围绕党建、教育、产业、就业、消费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了“五扶一美”帮扶举措。

随后,敏捷公益基金会启动了旨在针对山区贫困学子进行助(奖)学的“陌上阳光”计划,在五华率先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学子的助学项目,成功结对帮扶首批50名贫困学生,给孩子们带来了希望和变化。

得益于此,小茹如愿入读重点中学,“陌上阳光”为她提供了每学期2000元的助学金,以及每个月600元的生活费;

林秋梅和赖彩文再也不用担心因为经济条件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据悉,目前敏捷集团已安排工作人员实地走访贵州毕节、云南文山和怒江、广西三江和融水、四川凉山、宁夏同心等贫困地区,计划再资助120名的贫困学子。在未来,敏捷集团还会继续扩大帮扶的范围,他们目前正在寻找需要帮扶的孩子,每一个他们都要实地调查,确保那些真正需要帮扶的人,能够得到帮助。

敏捷的扶贫之路

如何让乡村山区的孩子拥有更多实现梦想的可能?如何让贫困村的人们脱贫不返贫?

除了直接对贫困学子进行资助,敏捷集团还给梅州市五华县华阳镇的北琴小学等5所学校建了“阳光运动场”,为山区孩子们圆了足球梦。今年6月,敏捷集团投入2000万元援建潭下镇第一小学,在原址上重新打造一座拥有24个教学班、解决1800个学位的现代化教学楼。目前,潭下镇第一小学教学楼正在加紧施工中,预计明年春季开学投入使用。

截至目前,敏捷集团在教育扶贫方面共支持乡村学校危楼重建、改造、改善乡村学校教学环境和硬件设施等16个项目,7所学校教育基础设施得到提升,直接受益13131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琴小学的“阳光运动场”

打造乡村智慧图书馆

敏捷集团还打造了集借书、还书、捐书等自助功能于一体的敏捷智慧图书馆,只需扫描机器上的二维码,学生和村民们就能24小时免费借阅图书。目前,这样的图书馆已覆盖五华县16个乡镇,布点60台,已有4.7万名用户注册,累计借阅量超过10万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敏捷智慧图书馆

多措并举 产业、党建等齐发力

除了教育扶贫以外,敏捷集团在产业扶贫上持续发力,在琴口村建立了桑芽菜产业扶贫项目种植基地,成立现代一体化深加工扶贫生产车间,打造“敏捷苗木花卉示范园”,资金入股支持五华县省级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发展,带动当地村民就业。此外,敏捷集团党总支与五华县龙村镇湖中村等8个村进行村企党建结对共建、打造文葵村党群服务中心、慰问困难党员等,真正以党建促扶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企党建结对共建的湖中村

情系西部山区

今年6月,敏捷集团向肇庆市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和清远市阳山县秤架瑶族乡捐赠总计2000万元,助力两地区高质量发展;8月,敏捷集团“陌上阳光”计划走进贵州毕节、黔南州,向当地21所山村小学捐赠电脑、打印机等教学设备,助力当地教育硬件设施优化升级;9月中旬,敏捷公益基金会向新疆慈善总会捐赠20万元善款作为新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将用于资助喀什地区莎车县艾力西湖镇诺其巴扎21村蛋鸽养殖产业项目。

一直以来,敏捷集团心系西部贫困山区的扶贫事业,自2015年起,敏捷集团向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佐钦琉璃光省级现代藏医学校累计捐赠近700万,用于建设图书馆、办公行政楼及贫困生生活费。2019年8月,捐建的学校图书馆及办公行政楼同期落成,助力当地传承和发扬3000多年历史的藏医文化、藏药事业,针对藏区特点培养医疗人才。(内容来源:人民日报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