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人民网北京10月15日电(陈思)“感谢贵慈善基金会此次捐赠我校6万枚口罩,我们会把这些口罩分发给来自日本以及世界各地的学生们,这些口罩一定会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我们一定会渡过难关。”一封来自日本创价大学发来的感谢信温暖了秋日的午后,也让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沈清再次回忆起了那段历久弥坚的情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日本创价大学向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发来口罩捐赠感谢信(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供图)

樱花树下的情谊

“怀慈善之恒心,献福祉于民众”。由周恩来总理侄女周秉德发起成立的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大鸾”、“翔宇”分别取自周恩来总理的乳名和字,致力于继承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遗志,以弘扬正气、善予民生、共创和谐社会为己任,开展公益慈善活动。

周恩来总理与创价大学创始人池田大作在共同致力于中日和平友好事业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74年12月,池田大作为促成中日两国缔结友好协定而访问中国,周恩来总理在病榻上会见池田大作,并回忆起他在50年前樱花盛开时节离开日本的情景,称“愿樱花盛开时,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再次访问日本”。次年,创价大学迎来新中国第一批留日学生。在池田大作的提议下,6名中国留学生在创价大学校园内栽下一株樱花树苗,命名为“周樱”。

每年樱花绽放时,中日两国友好人士和创价大学的学生们就会在“周樱”树下举办赏樱会,不断表达中日友好的心愿。沈清理事长说,创价大学有象征中日友好的“周樱”,有历史悠久的中文演讲比赛,这是对二人精神的延续和致敬,也是对中日友好思想的传承和弘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一行在创价大学“周樱”树下留念(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供图)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日本创价学会会长原田稔向彼时正在抗击疫情的中国发来了慰问电。随着国内疫情逐步控制,国际疫情蔓延,基金会对日本、尼泊尔、缅甸、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开展了一次性口罩捐赠工作,其中为日本创价大学捐赠了6万枚口罩。

创价大学理事长田代康则在感谢信中说到,每每看到基金会名字中周恩来总理的乳名,脑海中就会浮现周恩来总理青年时代胸怀大志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人民奋起向前的姿态,备受鼓舞。“正是在这个全世界直面危机的当下,我们更应该像周恩来总理用行动像我们展示的那样,战胜恐惧与偏见,以全世界共同的愿望为目标团结协作,共同奋斗。”

沈清理事长说,今年是周恩来邓颖超结婚95周年,基金会原计划在创价大学举办“伉俪情深”图片展,由于疫情的原因未能成行。他说,等疫情结束,樱花花开,他会亲自去创价大学一睹“周樱”风姿,也会继承总理遗志,通过开展民间交流活动,将中日和平友好的精神传递下去。

草原上的风铃声

据介绍,目前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主要围绕周恩来总理风范传承、老少边穷地区扶贫助学、以及对外民间慈善三个方面开展活动。

助力一带一路,加强民心相通。加深国与国人民之间的相识相通,是基金会主动承担的社会责任。

中蒙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为献礼中蒙建交70周年,2019年8月基金会联合中蒙两国相关组织,发起“风铃行动”,向蒙古国捐赠10张可调节病床、200台助听器、200个橙色护理包以及300个橙色书包等物资,旨在帮助当地改善医疗设施,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蒙古国孩子们用专门为听障儿童准备的彩色画笔画出中蒙友谊长存(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供图)

草原上风吹过,响起悦耳的风铃声。沈清理事长依然记得,当一位弱听老人戴上助听器,第一次清晰地听到世界的声音时,她的双眼饱含泪水。能够帮助当地百姓回归社会,做这些事情就是值得的。“周恩来总理在世时,曾两次访问蒙古国,同蒙古国人民结下深厚友谊,为中蒙关系发展付出了很多心血”,沈清理事长说,基金会曾携手蒙古国中华总商会等,发起主办了蒙古国中学生“中蒙友谊演讲比赛”,“风铃行动”后续也将定期举办。作为民间组织,就是要真正做到造福当地百姓,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促进民心相通,续写友好情谊,这也是老一辈革命家希望看到的。

涅槃重生的教学楼

2019年1月,在尼泊尔的一所中学里,举行了一座教学楼重建的奠基仪式。他们不但挂起了中国总理周恩来的标准像,还奏起了中国国歌。

1957年1月,周恩来总理出访尼泊尔,参观了尼泊尔阿南达·库迪学校。1958年,在周总理的支持下,中国佛教协会援助80万尼泊尔卢比,为阿南达·库迪学校建造了一栋教学楼,并起名为——悲悯楼(Karuna Bhawa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重建后的“悲悯楼”(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供图)

2015年,尼泊尔突发8.1级大地震,该校遭受重创,许多建筑严重受损,悲悯楼楼体出现裂隙,门窗也扭曲变形,无法再使用。为了能够修复这座凝聚着中尼两国友谊的教学楼,该校校董向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提出了援助的请求。2020年9月,重建后的悲悯楼顺利竣工。涅槃重生后的悲悯楼将继续作为教学楼投入使用,并用于中文课程教学活动和开展一系列中尼文化交流活动,为中尼友好交往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