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凉山州金阳县“离天最近的猕猴桃”产业园。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者按

山海协作,共奔小康!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今年中国将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东西部扶贫协作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2016年以来,佛山承担起对口帮扶四川省凉山州的任务。五年来,佛凉两地结下了深厚的“两山”情,书写了携手并进、共奔小康的“彝海结盟”新篇章。

当前,凉山州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的关键阶段。为记录佛山与凉山跨越山海、携手攻坚图景,探寻消除贫困的佛山密码,南方日报记者近期深入凉山一线,直击脱贫攻坚最新进展。今日起,我们推出“山海协作 共奔小康——佛山市东西部扶贫协作一线报告”,敬请垂注!

“暖和!”9月22日,阴雨。在四川凉山金阳县对坪镇中心校,六年级(1)班学生曲么么史各洗了一个舒服的热水澡。

一个简单的热水澡并不简单。对坪镇因为高海拔而温差极大,夏季晚上气温可低至10℃以下,但该校只在晴天才可通过太阳能洗热水澡。今年9月初,经过的10多天的跋涉和安装,佛山顺德企业捐赠的电热水器在金阳的学校投入使用,惠及696名住校生。

这是一股跨越2000公里的暖流。金阳因位于“金沙江之阳(北岸)”而得名,许多村镇海拔超过2000米,到处山脉延绵、陡峭险峻,彝族群众占81%。从2017年6月起,金阳成为顺德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县之一。从捐款捐物到改变“靠天吃饭”的产业形态,顺德源源不断地把自己的光和热,传向大凉山深处。

虽高不再寒。2019年底,金阳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4.6%。金阳群众欢喜接纳着来自2000公里外的汩汩暖流,激发出脱贫致富的热情。从各种创业者到普通农户,一股自内而外的暖流从他们的心中升起。金阳县依达乡瓦伍村第一书记白鲁发说:“如今群众对脱贫致富很有信心。”

这个高寒贫困县,正迎来它的“春天”。

●南方日报记者 廖瀚 熊程

暖入金阳

去往金阳的路上,道路渐渐变窄。车子一路颠簸,公路向一座座高山延伸。一台台小小热水器,从顺德送到金阳,用了13天;安装师傅从宜宾赶到学校,在山路上花了11个小时;因为配套设施不齐,安装又花了5天。“捐赠热水器本身并不是最大的花销,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高寒区域安装热水器,真正困难的地方是安装和后续的维护。”万和电气宜宾经销商总经理王强说。

孩子们想洗一个方便的热水澡太难,想要完成一笔捐赠也不容易。作为最直接的扶贫方式,顺德政府和社会各界过去几年来向金阳捐赠了大量物品和资金。仅2020年,顺德社会力量就向金阳捐赠物资价值达1415.73万元。目前,金阳县已经与顺德结成村企、村镇等帮扶对子78对。

崎岖难行的道路没有让顺德人停下脚步。“顺德慈善力量很强大,只要凉山有需要,社会各界都非常愿意伸出援助之手。”顺德驻金阳县扶贫工作小组组长、金阳县委常委、副县长南策炳说。

捐赠物资对脱贫攻坚来说只是解了燃眉之急,拔除“穷根”还要有其他“暖流”的涌入。同样在9月初,中国厨艺大师、顺德十大名厨之一孔庆聪再次涉足凉山州。约4个月前,他沿着这条道路走入金阳,在顺德扶贫工作组的推动下,为金阳县的餐饮从业者进行了约40天的厨艺培训。30岁的彝族女性俄底洛则,成为培训班上表现最好的学生之一。

顺德厨艺培训班开在了海拔3100米高的热柯觉乡丙乙底村。步入村庄,大片红色的索玛花次第盛开,湛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恍如大山中的世外桃源。这个曾经贫困的村庄,是金阳县主要旅游资源——10万亩索玛花海、30万亩百草坡、400多个天坑群和金沙江大峡谷的必经之地。每年5月,满山的索玛花是依山而建的金阳县最负盛名的景观。

“我们希望将这里打造成全县的旅游集散中心,结合区位优势发展旅游业。”南策炳说。

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光有想法不够,还要打造产业的基础。顺德扶贫工作组为村子统规联建47套具有民族特色的安全住房;为即将就业的村民提供就业培训;对村子的道路进行修缮;对环境卫生进行整治……一系列的举措带动村容村貌的改变,以往少人问津的餐馆打开了局面。

在顺德扶贫工作组牵线下,其他地区的“暖流”也陆续涌入丙乙底村。在与俄底洛则的餐馆相距不远处的一处老式彝族特色庭院房中,成都姑娘惠昳萍也通过扶贫工作组出资承建的项目公开招标来到这里。她带来了现代化的缝纫刺绣加工设施,试图通过彝绣工坊为金阳县的绣娘们提供施展技艺的平台。

不仅是丙乙底村,在木尼古尔村、在瓦伍村……一项项扶贫政策、一笔笔扶贫资金、一个个扶贫项目,都化作一股股“暖流”,让金阳人的心间没有“凉”意。

内生之火

在金阳的首届顺德厨艺培训班结束后,俄底洛则将自家餐馆的菜单换成了“顺德厨师学院定制菜单”。30多道融合了顺德技艺和凉山特产的菜品,让索玛彝苑饭店声名远扬。

后厨不间断的炉火旺盛地烧着,改变了村里人心里的成见——小山村里做不了大生意。有了俄底洛则的成功经验,丙乙底村如今已经开起了五六家餐馆。

如果说捐款捐物、送教上门、捐建基础设施是“输血”,那么俄底洛则的故事正是“造血”的结果。

初到金阳时,南策炳用47天的时间走遍了金阳县从高山到金沙江畔的34个乡镇,决定将扶贫工作重点放在高山上的产业结构重建,打造具有内生动力的产业循环。“金阳县的贫困户主要集中在高山地区,我们在帮扶时要把主要力量放到高山上。”南策炳说。

在海拔近3000米的木尼古尔村,村民阿支土则在清晨走出家门,来到离家仅几十米的“离天最近的猕猴桃”种植园上班,锄草、剪枝,记录果树生长情况。初升的暖阳照在他身上,暖意浓浓。

曾经到顺德务工半年多的阿支土则,因为妻子卧病在床不得不回到金阳,为了更好地照顾妻子,只能靠打零工、种田过活,这让他很不适应。自从有了种植园,他重新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但由于地形、环境等因素限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种植这样的高附加值作物。瓦伍村的种草养畜新尝试,就是在不用大幅改变其旧有农业生产方式的情况下进行“微升级”。顺德帮助村子构建起种养循环新模式。“利用当地天然牧场优势和养殖技术基础,帮助农民规模化养殖牛羊,并且退耕还草,用人工草场的牧草对白天放养的牛羊进行补饲,牛羊粪还可循环用于肥田。”白鲁发说。

正是凭借这一模式,今年7月,依达乡瓦伍村村民吉克木日家的4头牛和14只羊出栏,为其带来了高达8万元的收入。目前,他家还养殖了10头牛和80只羊。短短几年时间,农牧业的升级让吉克木日从贫困户跃升为养殖大户,成为依达乡瓦伍村脱贫致富的典型。目前,瓦伍村已有71户村民加入项目,接近全村户数的一半。

惠昳萍这样的年轻外来创业者,也成了金阳“内生之火”中的一员。针对彝绣的特点,学设计出身的惠昳萍,结合彝绣技艺和本地特产黑苦荞壳,设计了带有彝绣技法、图腾元素的旅行枕、手包等文创产品,计划通过电商渠道进行销售。

产业业态、生产模式的改变,让劳动者们的致富之火越燃越旺。“如今群众对脱贫致富很有信心,我们指向哪里大家就打向哪里。”说起村里的发展,白鲁发笑得合不拢嘴,他说,今年村里还继续加大养殖的规模,并在集体层面落实加强技术培训、建立人工授精站、引进更优质牛羊品种等措施,让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奔涌向春

外来的力量,催动了内生力量的成长;内生力量的日渐强壮,又联结起了全县更多资源,不仅润物无声地改变了这片土地上延续千年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也让金阳走向拥抱国内外大市场的春天。

在丙乙底村,以俄底洛则为代表的创业青年们带动着村民共奔小康。俄底洛则在自己的餐馆里雇佣了同村的三四名彝族妇女,为她们开出了每月3000元的工资。今年,该村即将实现整体脱贫,走出一条高海拔贫困村的特色扶贫路。

在瓦伍村,全新的产业思路和条件让农民们创新出更多“玩法”。有的在自己的地里种上牧草,卖给养殖户;有的农民即使在政府贷款情况下也达不到入门门槛的,就投资少量牛羊,委托给其他大户代养,自己的土地则腾出来种牧草;还有的农民直接将土地流转给其他人,通过租金分享村内“产业升级”的红利。

在木尼古尔村,“离天最近的猕猴桃”被取名“彝香莓”并注册商标。预计到2021年8月,金阳猕猴桃就会进入丰产期,每亩产值可达上万元。投资方雅安市三和源农业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卢怀超说,希望可以带动整个金阳县的农业产业变化,为高山地区闯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绿色产业道路。

深山中的金阳,不再边缘。去年9月开始,广东顺德家孵化投资控股合伙企业的负责人李结林几乎每个月都要到金阳待上一个星期的时间。在顺德扶贫工作组的推荐下,凉山州政府引进并与其联合发起了“凉山家”互联网平台,总部也落地金阳。

以金阳为中心,这个致力将凉山特产推向世界的凉山地标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计划逐步孵化“会东松露”“金阳白魔芋”“金阳青花椒”“盐源苹果”“大凉山苦荞”等国家地标产业品牌,通过电商渠道对外推广。

从东南沿海跨越2000多公里深入金阳的顺德暖流,在时间的作用下逐渐催生出金阳的内生活力。这个因金沙江而得名的地方,在从外而内、自内向外的暖流涌动下,不仅仅即将摘下“贫困县”的帽子,而且将成为迈向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子。

“这里是一块值得挥洒汗水的地方。”南策炳说。

■对话

佛山市驻金阳县扶贫工作小组组长、金阳县委常委、副县长南策炳:

拔除两个“穷根”,实实在在留下产业火种

2018年,时任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的南策炳作为顺德的代表,被选派前往金阳县,投身东西部对口协作脱贫攻坚战。他到任后的第一件事,是用将近47天,把金阳全县34个乡、绝大部分村,从高山到金沙江畔,从县城旁边到最边远的地方,几乎全部走了一遍。

扎实的工作让扶贫更加精准高效。“金阳县目前的贫困户主要集中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区,我们在帮扶时把主要力量投入到了高山之上,并且着重拔掉两个‘穷根’。”他说。

记者:对于金阳县的贫困状况,你认为“穷根”在哪里?

南策炳:我们到金阳之后发现,贫穷确实是随处可见,“穷根”很多。

首先最直观的就是交通不便利。横断山脉、大渡河、岷江、金沙江,多条大江大河把这个地方隔断了。历史上,外部资源很难突破天险传到这里来。

其次自然条件也极为恶劣,再加上历史传统、思想观念、习惯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这个地方的贫穷。

我个人感受最深的还是教育,孩子读书很困难。这里每个村子都隔得很远,走路从一个村民小组到村委会都要两三个小时,发展教育天然比较艰难。在教育这一块,历史投入还有欠账。

总体而言,造成金阳县贫困的主要原因从短期来看,是这里的人们凭借自身力量脱贫致富的门路很少;从中期来看,贫困的原因是交通;从长期来看,是教育。

记者:工作组在金阳的扶贫工作有哪些着重点?

南策炳:千军万马帮凉山,佛山是其中的一支轻骑兵。我们工作组在紧紧锁住“两不愁三保障”这个国家给我们的任务之外,还特别注意拔掉两个“穷根”:一是思想观念的“穷根”,二是产业的“穷根”。

思想观念的穷根必须要有观念碰撞才能够改变。所以我们要把这边的群众输送出去,尤其是完全没有走出过大山的,应该走出去开阔一下眼界。这是思想观念可以改变的一种途径。劳务输出是短期可以持续增收、惠子孙、奔小康的比较好的门路,除了可以增收之外,又可以转变观念。

在这方面,佛山市级和顺德区级给出了非常强有力的政策。对外出务工的人员,工厂也落实了,交通费用全免。除了工资之外,每年还能够获得约1.6万元的补助。

在拔除产业“穷根”,我觉得是中央派佛山来进行东西扶贫协作最主要的想法,就是把东部的产业梯度转移到西部来,实实在在地通过这几年的帮扶留下一些火种。我们在产业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尽管时间太短、市场因素太少,企业进驻非常困难,我们还是慢慢地留下了一些各种各样的产业形态。

记者:你在扶贫工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南策炳:比如劳务输出,真正做起来就会感觉还是很困难,因为群众一开始不愿意去,他们习惯了在家乡的生活状态。虽然我们逐村逐乡去发动,但是每组织一次劳务输出,都会感觉特别的艰难。有时候辛辛苦苦组织一次,却可能只有十几、二十几个人参加。

思想观念是无形的东西,只能通过实实在在的一件件事去改变它。针对问题,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加扎实,又连续出台了很多政策。经过三年时间的持续努力,现在情况在慢慢发生改变。今年金阳县有116个人自发到佛山顺德去务工,这跟原来相比简直是不可想象。

作为代表顺德的扶贫干部,我们在前方的工作离不开后方强力支撑。一方面我们紧紧依靠顺德区委、区政府,各个相关部门在我们有困难时鼎力协助。另一方面,我们也善用社会力量。顺德慈善力量很强大,只要凉山有需要,社会各界都非常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数读协作

佛山顺德对金阳县扶贫协作成效显著

◎截至2019年底,金阳全县累计退出贫困村112个、减贫1.1万余户6万余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46%降至14.6%。

◎财政累计援助金阳县资金、物资2.3亿元,涉及安全住房、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教育卫生、控辍保学、学前学普等项目125个。

◎累计建成佛山新村5个,帮助388户贫困群众挪穷窝、改穷貌,让300余户特殊困难户住上了安全住房。

◎财政连续3年投入2276.33万元,支持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实施控辍保学项目30个。

◎打造猕猴桃、金银花等试验基地4个,建成依达乡瓦伍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热柯觉乡丙乙底村旅游民宿等产业扶贫项目1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