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菖蒲,与兰、菊、水仙并称花草四雅。在贵溪,昔日文人雅士案头的那株小草,正日益成为一支新兴的文化产业力量。近年来,贵溪菖蒲产业正从无到有,迅速崛起。贵溪发展菖蒲产业的实践,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在贵溪经济开发区,一间间工业厂房的环抱中,竟然“藏”着一间道都菖蒲文化馆,馆内摆放的各种菖蒲清新碧绿、淡雅高洁,身临其境闻香探趣,不免让人赏心悦目,陡增文雅之气。

菖蒲,与兰、菊、水仙并称花草四雅,古人一直认为它是一株可用于防疫驱邪的灵草,我国一些地方就有在端午节把菖蒲叶和艾草捆在一起插于檐下的习俗,自古以来也有文人雅士喜欢将其置于案头。如今在贵溪,这一株株菖蒲,正日益崛起为一支新兴的文化产业力量,在强市富民的征途上开始显现大作为。

一株草的结缘

《贵溪县志》载:“须溪口,萦环如带,县以溪贵;或曰,溪产香草,溪以产贵。”有专家考证,此“香草”即菖蒲,可见贵溪与菖蒲“缘”来已久。记者在此前的采访中,曾去过贵溪市耳口乡的一个小村庄,名字就叫菖蒲村。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由来已久的缘分已被人们慢慢淡忘,直到2017年底,一家叫做江西石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企业正式签约落户贵溪。方仁龙是这家企业的董事长,也是江西菖蒲文化的倡导者,而他与菖蒲的结缘也颇值得一说。

2016年,方仁龙在杭州参观了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公园里大片的菖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有人告诉他,菖蒲可以净化空气,提升水质。

方仁龙喜字画,平时爱逛书馆画展。后来,在无锡参观一次书画展时,他看到了一盆盆摆于案几的菖蒲与墙上的书画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那一刻,他确定自己已经深深喜欢上了这株小草。他相信,小菖蒲可以有大作为。

在方仁龙眼中,贵溪就是那个可以承载他关于菖蒲梦想的地方。这不仅仅是因为贵溪与菖蒲的缘分,更有着他作为鹰潭人的家乡情怀。他告诉记者,菖蒲多生于山涧水石空隙中或山沟流水砾石间,贵溪南部多山区溪涧,具有适合菖蒲生长的天然环境,从古至今盛产菖蒲,其中多个品种出类拔萃。同时,菖蒲可入药,是道教养生文化的重要体现,而龙虎山作为道教祖庭,使得这份渊源更为深广。

一个产业的崛起

占地3600平方米的道都菖蒲文化馆是我省首家菖蒲文化馆,去年底正式竣工。馆内展示菖蒲种类达70余种。9月16日,记者走进这家菖蒲文化馆,但见一株株精致的菖蒲依石而生,与水为伴,清新雅致。“这是‘虎须’,这是‘金钱’,这叫‘黄金姬’,这叫‘天鹅绒’……”工作人员对于有关菖蒲的知识显然早就熟稔于心。

数十公里之外的贵南山区,贵溪的老百姓们对菖蒲的熟悉程度并不亚于菖蒲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他们当中已经有不少人正在种植菖蒲,少则几亩地,多则几十亩地。贵溪的菖蒲产业,和眼前绿意盎然的菖蒲一样,都充满着朝气和旺盛的生命力。

目前,江西石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 农户”“合作社 农户”以及产业下沉等方式,倾力打造的文坊镇西窑菖蒲扶贫示范基地和罗河镇潜岭村微盆景示范基地已初见成效,解决就业50余人。2020年,该公司预计盆栽菖蒲将达500万盆。这两个基地与流口镇的花菖蒲种植示范基地、耳口乡的菖蒲文旅融合示范基地一起,正在成为贵溪市的菖蒲种植四大基地。今年,该市还将出现1000亩连片种植菖蒲的更大场景。

菖蒲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贵溪市在改善产业软环境方面的持续发力。为形成人人知蒲、识蒲、懂蒲、爱蒲的氛围,该市已多次举办了菖蒲文化知识讲座。贵溪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江东华告诉记者,今年2月,该市出台了《贵溪市支持菖蒲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提出了菖蒲产业的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明确了工作要求,并成立了贵溪市菖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为一个产业专门出台一个实施办法,显示了我市发展菖蒲产业的决心。菖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还每隔半个月或一个月就召开一次调度会,协调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另外,针对文化企业,我们还专门推出了‘文企贷’,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难题。”

采访中,记者还得到了一个好消息,贵溪市菖蒲文创产业综合体补助项目,已被列为我省2020年度64个拟扶持的文化产业项目之一。

一份直面挑战的坚守

当然,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贵溪菖蒲产业的发展不可避免会面临着各种挑战和不少困境。“要真正发展好菖蒲产业,不是一个企业就能‘搞定’的事情。”方仁龙坦言,他现在就面临着诸如科技研发能力不足、资金链脆弱等问题。

今年,方仁龙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鹰潭市道文化研究中心菖蒲文化研究院院长。这个跳出企业之外的身份,让他对贵溪菖蒲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客观、更深入的思考。“如何提升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如何避免资金链遭受破坏性损失,如何进一步提升菖蒲品牌的影响力,如何将菖蒲的文化内涵与市场有效对接……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一步步来解决的。”

面对各种挑战,方仁龙选择了在坚守中前行,贵溪市委、市政府的选择同样如此,因为他们都坚信“风雨过后见彩虹”的道理,因为他们都有“壮大特色产业强市富民”的共同愿景。

菖蒲生态科技馆正在筹建、菖蒲产业科研体系正在建立、菖蒲产业专业委员会正在筹备……接下来,该市还将设立菖蒲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申请“中国菖蒲之乡”地理标志、申报一系列菖蒲品牌……

方仁龙告诉记者,未来,依托菖蒲的文化内涵、药用价值、环保功能,公司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道都菖蒲”的超级IP;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在已有菖蒲足浴包、菖蒲香囊、菖蒲茶等的基础上,继续开发出菖蒲精油、菖蒲酒等保健产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进军园林园艺、景观制作、环境修复等领域。他说:“让贵溪菖蒲产业大放异彩,这其实也是把‘文化强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

苏轼在《石菖蒲赞》一文中,赞其“忍寒苦,安淡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意甚爱焉”。和菖蒲一样,菖蒲企业的发展,也需要忍得住寒苦,安得下淡泊。当然,不同的是,野菖蒲长于山野溪涧,无人呵护,但菖蒲产业作为一项新兴的文化产业、特色产业,却极其需要当地政府、社会各界的精心呵护、悉心扶持。事不避难成其业,众人划桨开大船。催动小菖蒲大作为,使之从一个个小“盆景”,尽快长成一片片大“风景”,这不仅需要拿出大气魄、大手笔,更需要咬定青山的执著,聚力攻坚,排难而进,久久为功。(记者 张 弛 钟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