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徽自贸区正式获批,使长三角完成了自贸区全覆盖,将从改革和联动两个层面助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

9月21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下称《方案》)的发布,标志着安徽自贸试验区正式获批。

此前,长三角坐拥上海、江苏、浙江三大自贸区,是我国自贸区最为集中的地区。现在安徽自贸区获批,使长三角完成了自贸区全覆盖,给长三角区域协同和联动提供了又一个平台。

形成长三角自贸区一盘棋

据悉,安徽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86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合肥片区64.95平方公里(含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1.4平方公里),芜湖片区35平方公里(含芜湖综合保税区2.17平方公里),蚌埠片区19.91平方公里。

安徽自贸区的设立,为安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将更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形成长三角自贸区一盘棋。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安徽已经全面纳入长三角,上海、江苏、浙江已经都有了自贸区,而且经济发展水平也比较高。安徽要想融入长三角,对接江浙沪,也必须要有一个对等的平台。虽然安徽经济发展上有差距,但平台上应该是同等高度,才能够有平等的机会与江浙沪合作。

《方案》给安徽自贸区的三个片区进行了功能的划分,三个片区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合肥片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量子信息、科技金融、跨境电商等产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区。

芜湖片区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家电、航空、机器人、航运服务、跨境电商等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区、江海联运国际物流枢纽区。

蚌埠片区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

沪苏浙皖四大自贸区,从改革和联动两个层面助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三角有上海自贸区和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作为自贸区改革的龙头和前沿,同时还有江苏、浙江自贸区,现在新设立安徽自贸区,将大大推动长三角以自贸区改革带动高质量一体化的步伐。

“目前各个自贸区根据各自产业特点和经济模式进行自贸区改革的探索,但是还没有在制度上确保改革的联动发展和先行区的示范溢出效应,现在安徽自贸区的设立可以说在联动方面可以创造条件,形成自贸区改革在长三角一盘棋。”刘斌表示。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设立安徽自贸区,相当于加大了安徽对外开放的政策扶持力度,将有力地推动安徽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同其他国家的自由贸易往来与战略合作,在实现贸易自由化的同时,还能不断吸引全球技术、人才、资本等优质生产要素集聚于此,为安徽当地的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此外,借助自贸区设立的契机,安徽还可以在管理、税收、法规等方面进行一揽子创新制度,进而增强与江浙沪地区的协同发展。

自贸区是双循环重要引擎

去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新设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我国的自贸区布局进一步扩容为“1+3+7+1+6”,形成了18个自贸区的新格局。

今天,北京、湖南、安徽3个新的自贸区获批,使我国自贸区数量已经达到21个。自贸试验区累计到今天已经形成260项制度创新成果,面向全国的复制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

白明表示,全国的自贸区同一个负面清单,但是发展的重点和定位是不一样的。长三角的上海主要是结合国际城市的定位,和四个中心建设发展。而天津自贸区,主要是结合京津冀一体化。每个自贸区的侧重点不一样,所以国家设立这么多自贸区就形成了一个自贸区的体系。每个自贸区还肩负制度创新和复制推广的重任,如果只设立极少数自贸区,相应的复制范围比较窄,多个自贸区同时发展,局部的区域性的复制成功概率更大一些。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贸试验区肩负着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原来的18个自贸试验区已实现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全覆盖,这次自贸试验区的扩围,实现了京津冀、长三角的全覆盖,更有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打造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庞超然指出,这几个新设立的自贸区的总体方案围绕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制定了符合地方产业发展实际的先行先试举措。安徽省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区,努力形成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下,自贸区在要素集聚、制度创新、稳外资稳外贸等方面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贸区是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载体和引擎。”刘斌认为,从实践来看,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对上海吸引外资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最近金融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国外金融机构纷纷入驻上海自贸区。可以预期在制造、医疗、文化、教育等领域,各个自贸区会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而且我们在这些领域还有很大的开放空间,值得期待。

付一夫指出,自贸区在港口、航道、高端生产要素聚集等方面优势明显,叠加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自贸区的进出口一直在稳步增长,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同时还有利于吸引外资的流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以点及面地助力我国整体外贸质量的全方位改善。

作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自贸区格外侧重于制度创新上的探索与尝试,根据实践所产生的积极效果还提供了巨大的示范效应。付一夫认为,巨大的示范效应倒逼全国范围内金融、税收、贸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进一步推动我国外贸水平的提升与国民经济的健康高质量发展。

稳外贸外资方面,自贸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付一夫表示,自贸区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制度创新的高地,一直在着力促进打通金融与国际市场的融通桥梁,这就极大地促进了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助力外贸的稳定。而自贸区除了推动扩大开放与外贸增长之外,还不断降低外商投资准入门槛,且引领国际规则的对接,这些都有助于我国持续地吸引外资流入。

“此次新设立的几个自贸区总体方案将继续推进地方特色差异化探索,逐步实现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加强探索的目标,更好地服务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大局,为加快畅通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积极力量。”庞超然表示。

记者:魏来

编辑:姚惠

排版:魏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