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布会现场 记者 赵嘉 摄

云南网讯(记者赵黎浩熊强)8月13日,记者从云南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闻发布会了解到,云南将以滇中地区为核心,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石化等产业,在工业基础相对较好的地区,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及深加工、食品与消费品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力争率先实现万亿级目标,到2025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万亿元,到2030年达到2.9万亿元,到2035年,形成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据了解,云南制造业历史悠久,曾诞生了锡都个旧、铜都东川、中国第一条通往国外的铁路和大陆第一个水电站,以及"五朵金花"等知名品牌。云南是我国第一根导线、第一台电机、第一架望远镜的生产地,是"中国电线电缆、电机的工业摇篮",中国第一飞机制造厂曾经落户昆明,抗战时期的中央机器厂是昆明机床厂前身,是我国第一个大型机械制造工厂,更是中国机床工业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以烟草为代表的轻工业独放异彩,冶金、煤炭、化工、机械等重工业相继崛起,形成了云南制造业的基本格局。

发布会上,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钟耕介绍,2019年,云南制造业营业收入近1.2万亿元,占全省工业81.5%的体量,是云南省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两型三化"产业方向,着力打造八大重点产业和世界一流"三张牌",加快推进"数字云南"建设,不断推动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新的显著成效。2019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了530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排在全国第5位,制造业的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成为推动云南省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目前,云南省已逐步形成了绿色铝材、绿色硅材、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比如,在绿色铝材方面,文山先后引进中铝、魏桥、神火等企业,正着力打造"中国铝谷";在绿色硅材方面,引进了隆基、合盛、通威等企业,形成了保山、楚雄、丽江、曲靖、昭通5个水电硅材聚集区;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北汽昆明项目已实现了量产量销;在信创产业方面,引进了航天科工、浪潮、长城等企业,计算机总产能将达160万台套。在防疫物资方面,全省口罩日产能超过1100万只,一些产品实现了"零突破",疫情防护物资产业链逐步健全。目前,全省已有9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1个省级示范基地,为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重点抓好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改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4大工程;重点加强各类开发区产业发展综合配套,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在开发区高度集聚;推动开发区建设同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机衔接,促进产城融合,赋予开发区多元承载功能,实现一体布局、联动发展;引导企业向重点州(市)和开发区集聚,促进重点开发区域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形成一批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各具特色的全链产业、核心优势产业、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

下一步,云南省将细化落实目标任务:

——抓紧制定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改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4个工程的具体措施,同时立足云南绿色能源具有明显比较优势、推进绿色制造具备一定工作基础的实际,制定绿色制造政策措施,确保万亿级先进制造业打造工作目标不空、任务不偏、措施不虚、率先突破。

 加快产业优化提升:

——重点是从存量和增量两方面下功夫,从存量角度讲,主要是用新技术、新模式优化提升烟草、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补齐短板、拉升长板,特别是要着力推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动产业链高端化发展。从增量角度讲,主要是抢抓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机遇,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先进制造业新动能、新增长点。比如,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基建"、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信创等产业的加速发展。

 促进集聚打造集群:

——按照《决定》要求,聚焦万亿、千亿产业打造,依托各类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重点是围绕先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产业等重点产业,以州市为主体,开展云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鼓励跨州市联合参赛。通过竞赛遴选一批重点产业集群给予集中支持,分两类(培育国家级、省级集群)通过为期三年的专项培育和支持,加快形成一批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各具特色的全链产业、核心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为万亿级先进制造业打造奠定坚实基础和支撑。

 持续改善发展环境:

——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应用"一部手机"系列产品,推动更多事项"掌上办、指尖办"。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建设云南省重点工业产业树形图运行监测系统,不断提升办事效率,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贴心服务,全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为打造万亿级先进制造业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