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史 为 鉴

/

Vol. 891

莆田历史上的瘟疫噩梦:曾导致绝户、空村乃至撤了兴化县!

文:范育斌 图:H

瘟疫是人类挥之不去的梦魇,从古代的天花、霍乱、鼠疫……直至现在肆虐中华大地上的新冠肺炎疫情,一次次瘟疫向人类席卷而来,每一次袭击总是让人类措手不及。若根据古人观察总结的疫病规律有“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的说法。不幸的是,历史上,福建莆田也是疫病频发之地。

莆田,古时的“烟瘴疠疫”之地

图:杨荣貌

莆田背山面海,西北部山峦叠嶂,中部丘陵起伏,东南部平原广阔与逶迤的木兰溪、延寿溪、秋芦溪构成了江南水乡。

今人不知,莆田这个温暖之乡,在古时沼泽密布,夏天潮湿闷热,是疫毒滋生之所。莆田未开发之前,被视为“烟瘴疠[lì]疫”之地

配图

西晋永嘉年间,中原发生大规模战乱,东晋渡江后,中原士族随之南逃入闽,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

东晋中原汉人迁居莆田,成为影响及改变莆田历史的第一大事件,使莆田这块“烟瘴疠疫”之地得到了开发,跨跃式地进入了文明的时代,并发展成为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之地。

然而,不甘心的“疠疫”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伺机危害着莆田人民!

瘟疫曾导致绝户、空村乃至撤县

配图

我的老家——庄边镇前埔村的萍湖祖庙缘于瘟疫。《游洋志》记载:“萍湖祖庙在县南广业里萍湖……一日,阖家俱以病死,三牲六畜亦如之……乡人至则卓氏合家死,乃皆为之殡,仍砌墓一所,立庙食百世。”

不知何年的瘟疫,导致卓氏全家染病而死,连将牲畜也难以幸免,可见当时瘟疫导致绝户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在莆田,“绝户”这个词后来演变成为骂人的恶语。

配图

“瘟疫”不仅可以导致绝户亦可使之绝村。苦竹村今属仙游县度尾镇所管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仙、永、德三界交际处,全村现有人口一千多人。

该村历史上曾遭过疫难,一个村落一夜之间死亡2、3人,数日之间死亡人数骤增,数十人的村落仅剩5人逃离家园,有些姓氏先后绝嗣和逃迁,整个村落成了无人村

瘟疫流行使一个县的人口几乎亡绝并被撤县也发生在莆田。据《兴化府志》记载,明洪武二十四年,兴化县有军民户3560户,按户均五口计,约有1.78万人口。

不幸的是,疫病猖獗流行使兴化县逐渐衰落。仅57年时间,人口锐减,所剩无几。瘟疫之灾使兴化县彻底丧失了立县的最基本条件,终被裁撤,兴化县从此不复存在

明朝倭害与瘟疫的双重灾难

配图

明朝末期,倭害与瘟疫的双重危害是莆田历史上的最大灾难,这是怎样的惨绝人寰?!

史书记载,明嘉靖三十四至四十二年 (1555~1563年) ,倭患猖獗,东南沿海深受其害,莆田最为严重。倭寇屡次扰乱攻陷兴化城池,沿途烧杀掠夺,城内外尸横遍地,血流成河,死者不计其数。

最为严重的是嘉靖四十一年 (1562年) ,倭寇攻破城池,占据兴化城时达60天,大肆凶残杀害百姓,烧焚民房、县府衙门,被烧杀的百姓达2万余人,骇人听闻。

配图

史书没有详细的记载,但通过“夏,疫气尤重,鬼常出没”的恐怖气氛的描写,当时的惨象是:一坊数十家,而丧者五六。一家数十人,而死者七八,甚至有尽绝者。哭声连门,死尸塞野。故孤城之外,千里为墟,田野长草莱,市镇生荆棘。”

此时的莆田,出现了死亡枕籍、十室九空、哀鸿遍野的惨象,可谓:“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从莆田这段历史中可以看出,明末嘉靖年间莆田的大灾难,倭寇血债累累,罄竹难书;瘟疫助纣为虐,罪恶滔天,它们把莆田变成了“人间地狱”,曾经繁荣的城市变成了一座死城,至今读来,既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又让人悲愤填膺,长歌当哭!

近代的鼠疫,也曾重创莆田

配图:1910年东北鼠疫事件,每日数百人死亡

历史上,福建地区是瘟疫频发的多灾区,尤其以近世最为频繁。天花、霍乱、鼠疫是最为严重的三种瘟疫,特别是鼠疫,曾重创莆田。

清朝末期,中国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泥潭,各种瘟疫趁虚袭来,闻所未闻的鼠疫悄然而至,福建疫情告急。疫起厦门,蔓延同安,扩散全省。

福建省成为鼠疫重灾区,排名一直占据全国首位,莆田首当其冲,疫情自然最为严重。

1895年,莆田“鼠疫起。初由梨园子弟在枫亭传染,载归已死,船泊河滨,数日之内,河滨人染疫者十馀人,蔓延全城,死百馀人,以次传染乡村。”

据作者1890年出生的祖母回忆道,她少儿时,鼠疫便发生,后在整个小村蔓延,发病的人身上会“浮妙” (莆仙话,体表隆起肿块,应是淋巴结肿大) 、红肿热痛、化脓破溃,伴寒热,没几天就会死去。

配图:1910年东北鼠疫事件

起初不知会传染,亲人皆帮忙收尸埋葬,过几天这些人也会出现同样的症状而死去,以至于满村遭重创,家家传哭声。 剩下的人意识到大难临头,恐慌的情绪弥漫山村,人们四散逃命

在我祖母少儿时,全村仅剩3户,差不多成了一个空村。我祖母一家的大人们也都被疫病夺走,曾经繁荣昌盛的大家族,仅剩俩侄子,家族衰败于鼠疫

民国中期,莆田又经历两次较大的鼠疫流行,我的外公与外婆当时三十多岁,正值壮年,却未能幸免于难。

据母亲回忆,有一年瘟病流行,外公与外婆两人双双被传染,发病后,一直发烧、头痛、咳嗽、“吐红痰” (咯血) 而死。 失去双亲的母亲,从此成了孤儿。

我的少儿时代,祖母与母亲她们每每谈及这些往事,就会泪水涟涟,唏嘘不已,始终未能走出那年头鼠疫造成的心里阴影。从此,这些让人心悸的故事,也让我难以忘怀。

铭记灾难,警钟长鸣

配图

“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纵观中国瘟疫史,传染病这个顽敌从来没有停止对人类的造访与侵害。

而在莆田历史上导致绝户、空村乃至撤县的那些瘟疫灾难,留下了一个个惨痛的记忆,让人不堪回首。特别明末倭寇与瘟疫的轮番攻击,对莆田破坏程度之惨烈,死亡人数之众多,景象之凄惨,让人创巨痛深。

而近世外来的鼠疫由国内通商口岸传播开来,疯狂蔓延,严重地危害人民的安全,给福建尤其是莆田人民带来了一系列重大的破坏,让人谈瘟色变。

配图

时至今日,历史上这些瘟疫造成的灾难,当年民众那撕心裂肺的恸哭之声,依然回荡在莆田的上空。

呜呼!这举世之痛,莆田之殇,给莆田人民留下了痛苦的记忆,成为永远的伤疤。

同时,回首往事,铭记灾难,这些疫史如警钟长鸣,人类始终处在传染病的威胁之中,面对逼近的瘟疫,我们与它们的斗争未有穷期,任何时候都不可松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