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有一座陶瓷器堆砌出来的古镇,道路是瓷片铺设的,墙壁是陶瓷罐垒砌的,台阶是瓷的,生活中很多用具都是陶瓷的。古镇人们制作陶器,使用陶器,姑娘出嫁,一定要有瓷器做嫁妆,一生都与陶器有着分不开的缘分。

这座古镇就是位于陕西省铜川市的陈炉镇,就连名字也与制陶有关。它藏在黄土高坡沟壑之中,是千年瓷乡的扛把子,烧制瓷器的炉火千年不灭,已经燃烧了1400余年。在古老的手工艺传承至今,仍然有人在默默坚守,制作出令人满意的陶瓷作品。

陈炉镇是陕西最大的制瓷窑场,也是宋元以后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制陶瓷炉火不灭,形成了“炉山不夜”的独特美景,是古潼关八景之一。如今,陈炉镇依然保留着金、元、明、清陶瓷烧造区30余处,窑炉40余座。

当我们走进这个历经千年风雨的古镇,可以看到层层的民居从上到下呈扇形分布,从巷道拾级而上,到处是陶罐和陶片。雨珠滴落在陶瓷上,发出清脆好听的声音,细细聆听,仿佛能听见陶瓷器呐喊与叹息。

陈炉古镇坐落在群山之中,依山而建,这里的路与桥,这里的墙壁、护栏、屋顶无一不是陶瓷修建的。人们依山筑窑洞而居,上一层人家门口的路,可能就修在下一层人家的屋顶上,层层叠叠,柳暗花明。

难得的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陈炉古镇依然保持着原生态的面貌,古镇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窑洞和窑炉,没有围墙,不收门票,只有少数游客慕名前来,欣赏千年古镇的美,欣赏传统陶瓷的美。

白天行走在陈炉镇,在阳光的照射下,整个古镇上陶瓷器,被照耀出光芒,互相映射。到了晚上,烧制陶瓷的炉火熊熊燃烧,远远望去格外夺目艳丽,让整个古镇都变得美丽妖娆。

陈炉镇人们靠手工制陶养家糊口,对于废弃的陶瓷或者不够完美的作品,用来加固屋墙,用来装点自己的院子,在陶瓷罐罐里种花,小屋小院增添了几分田园诗意。

生活可以不富裕,却不能没有格调与情怀。就算生活清贫,也要用有限的物品去装点生活,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美美的。

也许做手工艺的人,天性里就有一种浪漫,闲着的时候,陈炉人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小日子过得很安逸。上了岁数的人心闲了,坐在屋前,嘴里哼着老曲。这就是陈炉镇人们的生活态度。

这里还有一个不成文的习俗,家家户户办喜事的时候,不管是女儿出嫁,还是娶媳妇,还得添置陶瓷用具,整捆整扎的。姑娘家出嫁,是一定要有陶瓷器做嫁妆的,瓶、瓷盆类,都是窑户人家自己烧制的瓷器。

陈炉,这座陶瓷堆砌出来的古镇,在1400余年间,生生不息,坚守传统手工艺制陶,保留了原生态样貌,实在是难得。如果你去陈炉,一定会被那陶瓷器而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