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科学家们无不希望解开鳗鱼洄游的谜团,有了电子科技的帮助,科学家们总算能一窥这趟浪漫旅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人员表示,鳗鱼洄游是个相当浪漫的故事,也是一趟有去无回的旅程,它们耗尽一切力量产卵后迎接死亡。

没有月亮的夜晚 踏上洄游路

每年秋天,对欧洲鳗鱼来说都是变身的时节,它们的外皮会变厚且沾上一层黏液,颜色也会从泥黄色转为金属般的银色。 鳗鱼们的胃会开始萎缩,它们的眼睛会变大,好在黑暗中看得更清楚。 在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当河水流速变快,它们会顺着水流直抵海洋,随后消失在茫茫大海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仔细观察,图中上方的鳗鱼体色偏泥黄色,下方鳗鱼体色偏银色,这是即将要展开洄游之旅的征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央的海域正是吸引鳗鱼前来产卵的马尾藻海,该地位于北大西洋中部,因为海面上漂浮大量的马尾藻而得名。 马尾藻海附近有墨西哥湾流、北大西洋暖流和北赤道暖流。

百年解不开的谜团

一百年来,研究人员试着想解开欧洲鳗鱼洄游的秘密,想知道它们如何从河流中到达位于千里外,北大西洋中部的马尾藻海(Sargasso Sea)产卵。 科学家们一直以来都以为鳗鱼在春天到达马尾藻海产卵,然而事实不然。

采取不同洄游策略

一份刊登在《 科学进步 》(Science Advances)期刊的研究,挑战了上述假设。 研究发现鳗鱼们会采取不同的洄游策略,有的鳗鱼会在产卵季到达马尾藻海,有的则晚一点才到,在下一个季节才开始产卵。

有去无回的旅程

但是,无论早到还是晚到,这趟旅程对鳗鱼来说都是有去无回。 它们踏上超过4,800公里的路程来到马尾藻海,产一次卵后迈向死亡。 它们开始洄游后就不吃东西,它们的体力也只够撑完4-6个月的洄游之旅。 产完卵后鳗鱼也无法进食,因为它们的胃早已萎缩失去消化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一只欧洲鳗鱼,在踏上洄游路前,它们的体色会有所改变,眼睛也会变大好在黑暗中看得更清楚。

一生只有一次的浪漫

研究人员,同时也是英国环境、 渔业和水产养殖科学研究中心(CEFAS)负责人莱顿(David Righton)博士表示:「鳗鱼洄游是个相当浪漫的故事,它们一生只产一次卵,随后就死亡,所以它们想尽办法让生命中最后的旅程达到它们一生的目标。」

多亏了电子追踪器

过去五年,莱顿博士和研究团队在707只母鳗鱼身上安装电子追踪器,这些母鳗鱼来自法国、爱尔兰、瑞士和德国等沿岸。 最后,研究人员只回收了206个电子追踪器,但这已经足够他们还原鳗鱼的洄游路径。

游快游慢不一定 分散繁殖风险

研究人员结合电子追踪器中的数据和鳗鱼洄游的速度,再加上过去的历史资料后发现,很少在秋天离开欧洲的鳗鱼准时在产卵季节时到达马尾藻海,事实上有许多鳗鱼是在下一季才开始产卵。

莱顿博士说:「这跟人很像,有的鳗鱼游得快,有的鳗鱼游得慢,大部分的鳗鱼速度落在中间。」

此外,诸如鲸鱼等猎食者也会威胁鳗鱼的旅程,莱顿博士接着说,鳗鱼们有快有慢到达产卵地,或许能分散分险,增加繁殖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名荷兰渔夫将捕到的鳗鱼拿上岸。 目前,欧洲鳗鱼被归类为极危物种,需要大家进一步的保育。

完成科学家的百年梦

莱顿博士也很自豪电子追踪器在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过去科学家在追踪鳗鱼洄游上常常碰到铁板。

莱顿博士说:「我们的研究结果是科技、逻辑和高品质鳗鱼的胜利。科学家们已经做了超过百年的梦,希望可以收集到我们今天呈现的数据。」

「我们比其他人在追踪鳗鱼上追得远,追得久,揭露了鳗鱼离开欧洲各地区前往马尾藻海的路径。我们提供了对海洋生物和欧洲鳗鱼洄游策略的新观察。」

被归为极危物种 需要进一步保育

目前,欧洲鳗鱼被归类为极危物种,在洄游路上除了面临猎食者外,还得面临船只、疾病、寄生虫、污染与栖地丧失的威胁。 现在有了对鳗鱼洄游路程的了解,科学家们能更进一步保育珍贵的鳗鱼。

转载声明

本文转载自地球趴趴团,如需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