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其他称为未识别民族...

未识别民族指的是中国已被其他民族同化,而还未被正式确认的民族,或者是指民族辨析尚且不明晰,而未获官方承认的民族。

2010年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未识别民族人口为640101人。这些民族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其中贵州省最多,另外广西、云南、西藏等地均存在未识别民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面,视野君就跟大家说一说那些没听说过的未识别民族...

01

穿青人

人口约60多万人

主要分布在贵州黔西北地区

归为汉族

穿青人早期叫“土人”、“里民子”,后期叫“穿青”。因传统服饰尚青色,因此称为穿青人。穿青人暂不在我国56个民族中,其身份证上所注民族为“穿青人”。

有学者认为穿青人是汉族的一支,是明朝朱元璋征讨云南时从江西、江苏等省随军迁移到贵州的。战争结束后,这部分随军汉人留居当地,和当地土著通婚融合,天长日久就成了今天的穿青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八甲人

人口约1500人

分布在勐海县勐阿镇勐康村地区

归为傣族

八甲人自称“八甲”。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与傣语比较接近,能与傣族相互交流。

过去八甲人有自己的服饰,现妇女还保留着自己的民族服饰,但只在过年过节或结婚时穿。

八甲人信仰原始宗教,建有小庙,逢年过节要到庙里杀鸡献祖。八甲人死后行土葬,正常死亡者葬入公共墓地。八甲人过火把节、春节、七月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克木人

人口约44万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老挝、越南和泰国

归为布朗族

克木人是亚洲中南半岛的一个民族,使用克木语,他们常年生活在树上,至今仍处于母系社会。

克木内部又分为"克木泐"(西双版纳土著)、克木老(老挝迁入)、克木交(越南迁入)三个群体。历史上克木人在一个叫磨歇的地方曾建立过王国,如今还能看到王城的遗址,但最终被傣族征服而沦为奴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羿人

人口约300余人

分布在赤水河两岸川黔交界地带

暂定为仡佬族

羿人自称“gau”(告),信奉“子童”菩萨。他们有自己的语言----香谈,现已失传。

过去羿人的婚姻都是族内婚,由父母包办,媒人说合,婚前男女双方不得见面。解放后婚姻已经自由,但还是以族内婚配为主,姻亲姻缘范围在叙永、古蔺、贵州毕节一带的羿人区域。羿人在丧事过程中还保存有唱喜歌的习惯。人去世后前三年子孙逢年过节须去上坟挂纸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僜人

人口大约2000人

分布在在西藏自治区南部近麦克马洪线边界附近

未确认民族的归属

僜人是西藏地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族群。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实行一夫多妻制。解放前,绝大多数僜人居住在深山老林,备受歧视,被蔑称为“猴子”、“野人”,过着非常原始的生活。

现在,僜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僜人家家户户住在绿树掩映的木楼里,人人安居乐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6

者来寨人

人口约300余人

分布在甘肃永昌县境内

归为汉族

者来寨人又名骊轩人,他们虽然说汉语,户籍上写着汉族,但长相偏向于欧洲人。

者来寨人似乎对牛有着特殊“感情”,在他们的身上有着一种难解的“牛缘”:

——在祭祀祖先的时候,者来寨人要蒸一种“牛鼻子”馒头,把枣插在馒头的顶部,然后将馒头捏成一个宛如牛鼻子的形状。
——喜欢玩一种和牛有关的游戏。
——逢年过节的时候要宰牛,喜欢闻刚宰杀的牛的血腥味道。
——喜欢斗牛,这一风俗祖祖辈辈流传至今。

这些都体现了源于其祖先意识中的一种对牛的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7

瓦乡人

人口约40万余人

分布在湖南省西部山区

归为苗族、汉族、土家族

瓦乡人被认为是“五溪蛮”的后裔,大概从楚三闾大夫屈原流放沅水时代的2000多年以前既已在现居地生存发展。

瓦乡人的语言独特,自称“果熊”、“仡熊”,讲瓦乡话。瓦乡话与苗语有些接近但并不属于苗语。瓦乡人的服饰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瓦乡人服饰以挑花技艺和绣花技艺演化发展,其显著标志是头帕和围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8

阿尔巴津人

人口约500余人

分布在北京、哈尔滨、天津、呼伦贝尔等地

归为满族

阿尔巴津人是1685年移居到北京的俄罗斯哥萨克人后裔,在康熙皇帝的钦定下,迁入北京的俄罗斯人被编为镶黄旗满洲都统第四参领第十七佐领,史称“俄罗斯佐领”,是斯拉夫人与满族、蒙古族、汉族等民族的混血儿。

阿尔巴津人信奉东正教,在辫式、衣着、饮食、语言、姓氏等方面受到了满洲的巨大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在众多,至今还有很多未识别民族,他们往往有着自己的风俗和生活习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已经被逐步汉化。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即使有再多的民族存在,我们唯一需要牢记的是:每个中华儿女都是炎黄夏帝的子孙,不分你我...

-end-

文章由真龙大视野原创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