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驱动创新,共创产业价值

王军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总裁

2019.9.18 上海世博中心

欢迎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参加华为全联接大会,参加今天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组织的论坛,非常感谢大家。

作为一个汽车行业的“新人”,我原来一直在ICT领域,负责公司的LTE产品线,同时也在日本、韩国等海外地区工作,今年5月份正式调回负责汽车领域业务。华为从2014年就在2012实验室成立了车联网实验室,经过5年的深度积累,今年5月份正式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业务覆盖汽车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电动、智能车云等5大领域,这些领域的业务也都是建立在三十多年来的深厚积淀上。

以智能座舱领域为例,华为在智能座舱领域真正应用的技术其实就是我们在手机上率先成熟应用的技术,如AI芯片和操作系统;智能驾驶领域,我们应用到的也是原来服务器(智能计算)上的算力芯片,比如昇腾芯片,同时也应用了基于昇腾芯片开发的操作系统;而智能电动领域也是用到的我们的芯片技术和软件控制技术。

所以说在汽车领域,我们是依托于华为在ICT领域的长期积累,而我们在先阶段做的就是未来“智能汽车”的苦活累活基础活,什么意思?就是我们要基于华为公司的芯片、围绕芯片和操作系统来做智能汽车的零部件,帮助车企“造好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汽车行业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正经历巨大的变革,“新四化”-自动驾驶,正成为大家一致认可的方向;而在新四化中,汽车的“智能化”是最有挑战性的,但也是能够给最终用户带来更大价值和更好体验的内容。

但是自动驾驶从技术角度又是最难实现的,同时它的技术价值也是更高的,我们如果整个实现了自动驾驶,比如说L4自动驾驶的全套解决方案,有可能会开发一亿行代码,同时自动驾驶又能够给包括乘用车的用户,自动驾驶将解放驾驶者的时间,能够给他带来更多的时间上的节省。

对于商用车,无人驾驶、共享出行就触发商用车领域的业务模式的变革,同时自动驾驶对网络、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比如说对网络的要求在低时延、多连接,对算力、AI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智能驾驶是最复杂的技术。

智能驾驶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首先智能驾驶能够让汽车更安全,真正有可能实现零事故或者是零死亡。

第二能够解放驾驶者的时间,充分让驾驶者在驾驶的过程当中能够享受生活的乐趣。所以说它是一种“馈赠时间”的技术,汽车内部空间将被赋予极高的重要性。

第三数字化的智能美学,自从苹果问世以来,沿着数字化的道路,智能美学能够逐步的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

第四如果真正实现了零事故、零伤亡,那么维修保险的成本都会极大的降低,所以说智能驾驶能够给用户带来非常多的价值,有了这些核心的价值,会逐步推动智能驾驶一步一步往前发展。

智能驾驶其实是基于场景的,而中国的智能驾驶场景其实是最复杂的,因为我在日本也工作过,也经常去欧洲,和中国相比,中国道路的复杂性、场景的复杂性,同时驾驶者的规范性都给智能驾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说这三种因素叠加起来,复杂度呈指数级上升,将导致智能驾驶系统相对海外是极其复杂的。

传统的智能驾驶的分级从L1、L2、L3、L4、L5是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分级的,同样我们说的L4的智能驾驶,有可能在场景1我能实现,但是在场景二就不一样能够实现,所以说仅依据人为操作的参与程度来定义自动化的等级,很可能是不严谨的。

所以说传统智能驾驶不区分场景,不能有效反映用户特定场景的体验。

智能驾驶如何实现?这张图可以看到,我们把智能驾驶一步一步实现,一步一步通过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进行实现。未来也许还有更多的场景,所以说智能驾驶是一个逐步积累、不断实践的工程,不断的去探索未知的领域,从而给最终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完全场景的无人驾驶,从技术、法律的角度,我认为相对是不确定性,但是逐步满足这些场景的体验我认为是可以逐步实现的。

华为在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战略有三个维度。

从商业的角度是围绕价值场景逐步落地,提供无缝的体验。

从技术的角度我们的智能解决方案是以高算力和激光雷达为基础,和以终为始的架构;我们未来的架构是可以弹性收缩的,不同的配置,都是一个软件;功能特性是根据不同硬件配置,通过配置软件功能的方法实现

从产业的角度,华为作为增量部件的供应商,与行业伙伴共同推动产业的成熟。

这是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战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城区要实现这个战略,从商业的角度我们聚焦在什么场景?分析发现,中国城区和泊车占用户时间的96%,是实现智能驾驶价值的一个关键场景,比如高速、城际快速的点到点,随时随地可拥堵跟随不怕加塞和红绿灯,市区的点到点,小区可自动泊车,停车场内自主泊车的召唤,这些是我们最先要解决的场景,这是智能驾驶最开始能够体现核心价值的一些场景。

以体验为核心,识别关键场景,逐步的商用落地,我们识别的主要关键场景第一个核心场景就是核心城区,包括自动泊车、城区拥堵跟随,同时还有危险的结构道路,如上下匝道、U型掉头,还有就是危险障碍物,如多种交通参与者,特别是在中国这么复杂的场景下,我们要逐步落地。

同时要消除场景的间断,实现从家到公司的全程无缝体验,不能说我开了自动驾驶的车,我在这个地方可以体验,在另外一个地方就不能体验,我们希望把各个功能逐步推向从家到公司,或者从公司到家,在各个场景无缝的连续体验,包括智能防撞、巡航、驾驶、泊车,让体验更加有连续性,这是我们未来追求的目标。

要解决关键的场景,实现无缝的连续的体验,就需要高算力的芯片和激光雷达等核心技术,解决复杂城区场景的需要,有些做智能驾驶的认为不需要激光雷达,一会儿我会给大家展示一下有和没有的区别。

实现自动驾驶体验的不断提升,对算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如果是实现城区高速的自动驾驶,仅仅是受限场景的话,需要三百T的算力,如果是全天候的,有可能要达到三千T算力的要求,所以说激光雷达和算力的要求是真正保证实现智能驾驶体验的一个核心要素。

华为在芯片的核心能力上有很久的积累,在算力的角度我们会通过昇腾芯片和自研的操作系统,不断的提升、增强我们的算力,达到自动驾驶的要求。

同时,我们的解决方案推荐采用64线及以上的激光雷达,距离大于150米,视场角大于120度。我们的解决方案,把激光雷达做成智能驾驶车辆的推荐配置,力图把激光雷达的量做上去,使激光雷达真正达到一个可以商用的价格。

这个是没有激光雷达和有激光雷达的效果体验。

系统架构可伸缩,我们说软件定义汽车,核心就是如何用一套软件能够支持无论是L4,还是我们所定义的L2.9,我们首先是用一套实现L4的自动驾驶架构,通过增减激光雷达的配置,来实现Robo-taxi、中高端车型,普通车型的需求。这样的话对于我们最终用户,对于OEM厂家的选择非常灵活和方便,同时极大的降低了成本。

从产业的角度,我们希望与产业伙伴通力合作,共同推动智能驾驶,这里面需要政府在政策、法规、开放道路的方面给予积极的、大力的支持,当然我们也看到,现在政府在这方面投入的非常大,从核心的部件供应商,比如要实现自动驾驶,我们在底盘,转向、制动这些领域也需要紧密的配合,同时我们也需要跟主机厂,在应用方面和集成方面做好通力的合作,华为在这里面我们作为增量部件的供应商,通过整个产业链的联合,共同推动自动驾驶的实现。

总结一下,从商业路线的角度,从低往高循序渐进,按照场景成熟一个落地一个;从技术的路线,以终为始,统一架构,加速激光雷达和高算力平台的商用;从产业路线,华为作为一个增量部件供应商,与产业共赢。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