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省安阳市,杜庄村100多年的“秀才楼院”,三进院却能九门相照。(王建安 摄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省安阳县瓦店乡杜庄村位于安阳市区东部,全村300多户人家,1200多口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庄村有两座上百年的老建筑保留至今,一座老建筑位于村子中轴线东侧,被村民称为“秀才楼院”,该院原为三进院落,现仅存后院的两层五间楼房。村民说这处“楼院”原是九门相照布局,地处全村最高处,历史上发生的洪水再大,却从没有淹过这处“楼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座老建筑位于村子中轴线的西侧,村民称为“地主大屋”,仅存一座两层五间的主房,紧临主房的东侧是一座两屋楼式的炮楼。炮楼的房顶已坍塌,从二层墙壁仍可看到碗口粗的射击枪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今年74岁的村民杜进宝介绍,大家只知道“秀才楼院”的主人小名叫杜老荣,据说是清朝末期的秀才,村里没有人知道杜老荣的大名。另一座“地主大屋”的主人名字,村民们也不记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民俗学者调查,从两座老建筑的建筑格式、窗户型式、残留下来的大门木雕等情况推测,东侧的秀才“楼院”老建筑早于西侧的“地主大屋”,两座老建筑的建造年代估计在清末民初时期,距今130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杜进宝师傅保留的杜庄村杜氏家谱记载,杜庄村的始祖名叫杜政兴,明朝初期自山西蒲州府(现今山西省永济市)奉旨移民到汤阴县菜园集西河村。后又经四次迁移,杜家第六世杜暹迁至安阳县北郎固村,后改名为杜庄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朝时的秀才是指国子监、府学、县学的生员,其实就是大清国的知识分子。秀才分为三等:成绩最好的称为“禀生”,又称“廪膳生”,由国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为“增生”,又称“增广生”,不供给粮食;三是“附生”,又称“附学生”,即才入学的生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秀才还可分为国子监太学生、邑庠生:清朝国子监在北京,最多时不超过300人,分成内班和外班,只有内班才住舍,外班这些学生分散在全国,大多并不在监学习。邑庠生是地方学堂的生员。学堂称“庠”,府学称“郡庠”,县学称“邑庠”,后来统称“邑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