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骏马欢驰“草原”上。

红网时刻4月19日讯(通讯员 邓立平)蛙声田野满,绿醉红光村。4月18日,醴陵市板杉镇红光村,天气虽有些阴沉,刘昌虎红光满面地忙碌着:“季节催人,得加紧抓好草皮修草、施肥等工作。”

“70后”的刘昌虎是安徽省六安县人,从事草业生产有20多年。2018年3月,他将在湖北省某县建立的600亩生产基地转让给他人,夫妇俩来到红光村,以每亩450元的年租金流转230亩土地10年的经营权,开发景观草皮。

全国这么大?为什么选择红光村?

“我看中的是这里的环境。”面对记者的质疑,刘昌虎表示,醴陵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果林草、马尼拉和百慕大等景观草皮生长,更重要的是醴陵经济活跃,交通便利,人文环境好,发展前景看涨。尽管土地租金成本较之前高出70%,但总经济效益较之前还好,这两年,基地产值都有100多万元,利润率在30%以上。基地现有修草机、铲草机等大小机械6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巧手扬肥泥草香。

“想不到,年老了还有机会有上班,既锻炼了身体,又赚活钱,还能照顾家庭。”撒着肥料,今年65岁的郭香莲阿姨满面红光,每天能挣80元到100元。和郭阿姨一样,在草皮基地上长年“上班”的当地劳动力有20多人,其中贫困户劳动力3名。基地每年给他们发的工资有20多万元。

田野上,修草机欢快地奔驰着,一块地的草皮很快就“美容”完毕。技术十分娴熟的司机,是刘昌虎的妻子,朴实、能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忙趁东风放纸鸢。

在修剪好的地里,陈阿姨带着孙子,放起了风筝,不远处,城里来美女游客玩起了自拍。“每年傍晚,至少有三四十个人来基地散步。”陈阿姨说,等过个把月,景色就更美了,就会像去年一样,有很多城里人赏景游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剪取春光入镜来。

说话间,机耕道上来了三台小四轮,一台是专程给基地送“BB”肥的农资商,两台是来当地养鱼户的。“有了这些草,我们养鱼的效益可高了许多。”陈湾组养鱼大户邹建铁表示,他承包了40亩水面,自从基地建成后,差不多每天都来将修剪后的“废草”,既不用购买饲料,又节省了割草的人工成本,养出的鱼受到了市场青睐,去年,他养鱼收入近20万元。在当地,享受免费的鲜美 “废草”的养殖水面达100多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废草”却成软黄金。

“开业一个月来,营业额超过了10万元。”基地旁边今年新开的农家餐馆老板笑道,到基地玩的人多了,生意还会更好的。

刘昌虎投资11万元整修的两条机耕道,宽4米、长600米,宽敞笔直。

【采访手记】“引进一个草业能人,收获了多重红利。”在醴陵市红光村陈家湾组采访时,群众打心底欢喜写在脸上。

这些红利表现在四个方面:群众收水平稳步提高,土地经营权流转收入与传统农业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20多名中老年人就地务工获得劳动薪酬;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青壮年可以安心外出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废草养出优质鱼,餐饮等服务业有新发展;文明了村民素质,“每天傍晚,都有三四十人到基地散步。还有唱歌放飞心情的,甚至还有人拍抖章的来此取景。”

“带来了这么多好处,我们自然也会维护基地的发展” 。

有了群众的支持,刘昌虎的信心更足了:“今后,还将适当扩大生产规模,产业做得更绿,绿出甜美好日子。”

发展乡村产业,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热点。在广阔天地里,市场大潮中,从来就不缺能人,也不缺好的项目,关键是如何发现、如何选择、如何开发。让能人起到“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让项目裂变出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