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今年5月,北京大学宣布建立燕京学堂,开设一年制“中国学”硕士学位项目,面向国内外招生,近日又因该学院选址在承载着北大人情感的静园,引发了不同层面问题。

我们暂且将认知层面的争议分为浪漫主义和实用主义。

浪漫主义者追溯燕京大学与北京大学的渊源,剖析了燕大与北大的理念,大体总结出,“中国学”难以定义,一年速成急功近利,既损教育公平又损治学精神,毁了北大的传统。

实用主义者则认为,北大的目标是发展壮大,历史、文化、经济各类资源,凡是合法的、能够服务于目标,便该为我所用。圈钱圈名声,并不影响正常教学。

一方强调乱象中独善其身的情怀,一方强调借势而行,两种声音不可能调和。和中国大多数认知层面的争论一样,各方抱团骂骂对方就过去了,北大决策层还是要继续推进燕京学堂的。

认知之争过后,燕京学堂还是要办,接着便是利益之争。

比如燕京学堂凭什么占用核心区静园,学生凭什么入住单人间,凭什么有全额奖学金。跟贫富差距带来社会不稳定一样,涉及利益难办,但能解决。

(一项由北大学生组织的调查问卷,对“燕京学堂”项目持支持态度者308人,中立者1341人,反对者1433人)

怎么解决利益之争,便考验北大处理公共问题的能力。早前传出的学生被保安跟踪一事,使北大形象在这一事件中深陷谷底,这触碰了公众舆论关于个人权利的底线。

北大的被动,推动了王恩哥接受媒体专访、北大召开专题座谈会。王恩哥表示信息公开和完善管理是燕京学堂计划启动的前提。北大让渡了部分决策权利,或者说做出了让渡姿态,决计让决策思路和过程更透明。尽管有应付舆论之嫌,好歹为北大挽回一分。同时,王恩哥针对学堂选址的一句“一切都是可商量的”,更是隐含着可以解决利益纠纷的态度。

如此下来,如不再出现与学生群体的冲突,燕京学堂将走出舆论中心,按照原计划按部就班地推进。

这大概是一堂极好的“中国学”课程。

在中国引发知识分子关注的燕京学堂,外国人怎么看?

一个名为Thorsten J. Pattberg的德国人就燕京学堂一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列举了十个选择到燕京学堂学习的理由。这位德国人在自我介绍中将自己描述为北大高等人文研究院前研究员。无论如何,既然燕京学堂要办,推销中国软实力也是其办学目的之一,了解一下外国人的看法,多少可以做补足缺陷的借鉴。

(网上流传的燕京学堂效果图)

十个选择燕京学堂的理由:

1.北京大学在中国的大学里首屈一指;

2.燕京学堂提供“燕京学者”称号,地位很高(终身受益)。

3.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之都,北京大学所属的海淀区有168所大学,适于学习、研究。

4.少见地提供全额奖学金。住宿和教学条件比绝大部分中国大学生强。项目筛选条件严格,你会觉得自己是被选中的那一个,如同X战警、儒家的君子一般。

5.能够见到世界闻名的学者,更别提世界的领导者、商人和顶尖的政治家了。

6.北大的学位在中国举足轻重,甚至超过哈佛。

7.北大的校园美丽,生活便利。五道口临近中国硅谷,有充满活力的夜生活。

8.中国有很多美食,适合旅行。你的奖学金足够负担这些。

9.结交可以长久交往的、有价值的人,中国人叫“关系”。按照项目要求,你的同学将是“未来的世界领导者”。来到这里,就像中了一张社交彩票。

10.世界已经进入了中国时间。

上文参考了@宝中堂 的翻译,致谢!

(人性有多面,善恶相依,美丑共存。【理中客】欢迎来稿,辨析是非,去伪存真。lizhongke@163.com)

作者:理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