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平安银行传出的降薪风波在金融界传的沸沸扬扬,2023年其人均薪酬较前一年度减少4.35万元,这并非平安个例,而是整个行业普遍现象,从去年开始银行业到证券、基金,互联网金融领域等从业人员普遍经历着降薪与裁员的双重压力,曾经被认为高薪的金融行业也要过苦日子了。

回想往昔,金融行业那可是风光无限,被称为经济的毛细血管。钱多的时候,金融机构借着这股东风,低息借钱,高息放贷或投资,轻轻松松赚得盆满钵满。再加上金融创新各种花样玩得飞起,从衍生品到金融科技,既赚了面子又赚了里子。政策给的好,创新跟得上,金融打工人自然也腰包鼓鼓。

但现在,风向变了。金融市场开始深度调整,监管爸爸的手也越收越紧,金融圈不再是那个随便玩玩就能赚大钱的地方了。看看2023年42家A股上市银行的数据,虽然薪酬总额破万亿,员工总数超过260万,人均薪酬看似维持在40万元水平,但实际却有接近一半的银行人均薪酬同比下滑,最大降幅突破14%。更有甚者,连续两年薪酬下滑的银行数量达到了10家。此外,“反向讨薪”成为新现象,以前说好的奖金现在也不保险了,能拖则拖,表现不好还得往回扣,这哪里是数字波动,简直是金融圈的集体心痛啊。

还有更头疼的,银行赚钱的老本行——存贷款利息差,也在一点点缩水,让银行们的赚钱能力大打折扣。2023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69%,这个关键指标已经滑到了历史最低点,整年都在走下坡路,可见银行们的日子是真的不好过了。

就连一向风光的招商银行,也开始对员工绩效动真格,两年间因为业绩不达标,追回的奖金过亿,虽然涉及的人不多,但这信号可够强烈的——干得好才有饭吃,风险和收益得自己掂量清楚。

互联网金融这块曾经的热土也没逃过这一劫,比如陆金所,员工队伍直接砍半,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要生存,就得降低成本,业务也得大变身,工资、福利这些自然也就跟着调整了。

说到底,金融行业正在进行一场大换血,从以前的高调奢华回归到现在的脚踏实地,所谓的“过苦日子”,其实是这个行业迈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经之路。谁能最快适应新规则,把握住风险和收益的天平,谁就能在未来的金融江湖里笑傲群雄。这场变革,既是挑战,也是重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