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申谨睿

 图源:Unsplash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Unsplash

据The Information消息,大模型公司月之暗面(Moonshot)最新一轮的估值报价已达30亿美金,新入局的投资方包括腾讯、高榕创投等机构,这意味着中国大模型创业公司已经踏入200亿俱乐部。今年2月,月之暗面刚获得了由阿里领投的10亿美元融资,当时估值约为15亿美金(约合人民币108亿元)。

时代周报记者就此询问腾讯和月之暗面,双方均表示不予评论。有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腾讯此次投资的金额并不多。该人士称:“(腾讯)投了一点点,月之暗面估值蹿升主要依靠聊天机器人Kimi的数据增长。”

月之暗面成立于2023年3月,是国内大模型领域的关键玩家。其核心团队成员曾参与到Google、盘古、智源悟道等多个大模型研发中。目前,月之暗面已完成从通用大模型到上层应用的布局。在大模型基础层,月之暗面已训练出千亿级别的自研通用大模型,并获得了国内大模型备案审批。

在应用层,月之暗面于2023年10月推出了第一版 Kimi 聊天机器人,这版Kimi能够在一次问答中处理多达20万个汉字。到了今年3月,升级后的Kimi已经可以处理 200 万个汉字的长文本,常被应用于会议纪要、辅助编程、文案写作等场景。

AI产品榜(aicpb.com)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4月Kimi智能助手网页版访问量达到2004万,较上月上涨60.2%,访问量已经超过文心一言,排在国内同类产品的第一位。另据QuestMobile的数据,2024年3月,Kimi智能助手APP的月活跃用户量是589.7万,Kimi智能助手微信小程序月活跃用户已经突破91.1万。

有媒体报道称,腾讯这次考虑投资月之暗面,很可能是想为微信与Kimi之间更深入的合作做好铺垫。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目前Kimi开始通过“打赏”的方式小范围测试付费功能。Kimi打赏方案有6种,价格分别为5.2元、9.99元、28.8元、49.9元、99元和399元,打赏后分别可获得4天、8天、23天、40天、93天和365天的高峰期优先使用权。用户点击“去支付”,即弹出微信支付页面。

在5月16日奇绩创空间闭门活动上,月之暗面CEO杨植麟称,目前大模型有两种主流商业模式——订阅模型和抽成模式。

“订阅模式是现在被验证过的、成立的商业模式,可能它在每个国家不同市场的规模不一样,但是它的天花板有限,按照多少人用来收费,无法(随着产品迭代)创造越来越大的价值。所以我觉得这个模式肯定不是最终的模式。”他表示。

抽成模式分广告抽成和GDP抽成。杨植麟认为,广告抽成即广告主为用户的时间、注意力买单,这种模式已在互联网平台得到了验证,确定性更高,但因用户的时间与注意力有限,该商业模式的机会也相对局限。

从GDP抽成即从产品产生的价值中抽成。“产品本质上是在创造新的GDP,(生产环节中的)大部分GDP由智能创造出来后,模型公司可以从增量的GDP里面去抽成。”杨植麟称。

“腾讯与月之暗面的合作不会仅停留在‘微信支付’上,腾讯本身具备非常庞大的用户体量和应用生态,这些端侧的软件对Kimi来说是极为高效的用户嫁接工具。”科技分析师张博丞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除上述利好外,未来双方可探索更丰富的产品形态,将技术广泛应用于腾讯倚重的社交媒体、游戏领域,以及B端场景,一切都会随着大模型公司的商业模式逐渐清晰而推进。

张博丞认为,腾讯投资月之暗面更实际的原因,是希望成为月之暗面的云供应商。“把大模型公司挂在自己的云上,能为其带来切实的增长。”

在月之暗面之前,腾讯已经投资了MiniMax、智谱 AI 和百川智能。同为巨头的阿里目前已投资的国内大模型公司包括MiniMax、零一万物、智谱AI、百川智能以及月之暗面。值得一提的是,阿里还以算力支付形式进行投资。有媒体报道称,阿里巴巴上一轮向月之暗面投资的 8 亿美元,其中近一半是以云积分的形式提供的。

事实上,大模型行业快速发展,确实使得云供应商计算需求激增,为增速放缓、大打价格战的云厂商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数据机构Synergy Research Group 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Q4亚马逊、微软和谷歌三大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占据了全球66%的市场份额。市场调查机构 Canalys 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4季度,阿里云、华为云和腾讯云继续在中国市场保持主导地位。这些企业都在自研并投资大模型技术。

“应用层的大模型厂商会将一部分收入用于训练和调适模型,这部分收入往往会直接支付给通用大模型公司和云厂商,而通用大模型公司也会拿出一部分资金用来维系云端,整个流程中,应用层模型获得收入的大约15%会流向云厂商。”张博丞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