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0多名工人在龙川县人民医院新院建设项目工地,戴着口罩,甩开膀子,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热火朝天地忙开了。

龙川县人民医院新院建设项目由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北京建筑分公司承建,大部分员工来自广东省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疫情影响,许多春节前回家的工人滞留在老家无法及时返岗复工。为解决这一问题,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北京建筑分公司龙川医院新院建设项目部(下称“龙川项目部”)一方面积极对接滞留工人,摸排健康情况;另一方面按照中交四公局及公司领导指示,制定详细的“点对点”包车接工人返岗的方案,精心规划路线,车厢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提前消毒,全车入座率不超过50%,所有人员全程佩戴口罩,每天进行两次体温检测,配备必需的食物和防疫物资,用贴心服务博得工人安心返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日一辆载有20余名河南驻马店籍务工人员的复工返岗专用大巴,历经20个小时、1400多公里,“点对点”抵达龙川。龙川项目部在项目工地大门口拉起横幅,并用热烈掌声欢迎工人返岗“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通“点对点”复工专车,不但定点定向解决了返岗途中人员不可控的聚集问题,也给复工人员吃了一颗“定心丸”。

返岗人员下车后,核对名单、更换新口罩、体温测量、全身消杀、一人一档、核实近期行程……经一系列工序后,所有人员进入提前安排好的宿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川项目部根据返岗人员情况,以小规模、分工种、分工序方式科学推进复工施工进度,节后复工当天(8日),项目工地共有70多人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紧张有序地工作。随着后续人员陆续返回,项目部总共将有280多人同时工作。

复工前,龙川项目部成立了防控新冠肺炎应急领导小组,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工作职责,详细规范生活宿舍区、食堂就餐区、公共区域、办公会议区、物资储备区、项目出入口等重点区域和重要场所的防控——

生活宿舍区:在门上张贴隔离间标志和居住人员信息表格(包含身份信息、近期返回龙川方式及车次座位号、隔离期体温等);每周三次对宿舍进行消毒;提醒宿舍每日至少两次开窗通风,每次20—30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堂就餐区:食堂人员须佩戴口罩,加工环节严格生熟分开,禁止采购未经宰杀未经检疫的活禽活鱼肉品,禁止提供生食;每日清扫消毒三次,进入食堂必须洗手,餐具专人专用、统一消毒;错峰就餐,就餐者保持1米以上距离,不扎堆、不聊天。

公共区域:测温安全人员须佩戴口罩工作,认真询问和实名登记外来人员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浴室、洗漱间、卫生间每日由专人至少消毒2次,门把手、开关按钮每日至少消毒6次;配备洗手液、手持喷雾器,设置防疫物资专用有盖垃圾桶,定期消毒处理。

办公会议区:入室办公勤通风,使用线上传递文件;减少开会次数、缩短会议时长,室内每日3次开窗通风。

物资储备区:积极采购口罩、消毒液、消毒片、洗手液、防护服、测温枪等防疫物资。

项目出入口:对工人、驻地、工地进行全封闭管理,车辆通行须领取出入证;按照“一人一档”建立人员进出场台账及健康台账;工地大门唯一入口处设置消毒室,进场须进行全方位消毒。严格执行生活区到工作区“两点一线”的全封闭管理,做到与外界围挡封闭,外出人员加强动态信息登记,确保外出行踪可追溯。

项目工地还借助横幅标语、宣传彩页、移动小音箱、电子显示屏等宣传普及防疫知识,引导众人提升防护意识,真正做到入耳、入眼、入心。

龙川项目部积极收集中央、省市县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权威信息,并及时转发推送,以求正视听、清本源、破谣言。

龙川县人民医院新院建设项目位于龙川县老隆镇幸福村幸福大道以西,幸福路以北。建设用地总面积221亩,总建筑面积15㎡,内含1栋5层门诊综合楼,1栋5层医技楼,1栋13层住院楼,1栋1层感染病房楼,1栋层制氧站,1栋5层行政办公楼,1栋2层食堂及配套的道路广场、绿化、排水、暖通、电气设备等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程采用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总承包模式,联合体牵头单位是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项目按照三甲综合医院标准建设,以1000个床位进行设计。建成后将全面提升龙川县人民医院综合服务水平和能力,实现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为全县和周边县人民提供安全、舒适、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助力龙川进一步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目前,项目场地的详勘、土地平整工作工作已完成;门诊综合楼地下室工程已完成约90%;医技综合楼地下室工程已完成约30%;已完成建筑面积25600㎡。

【策划/统筹】严亮 蒋才虎

【采写/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蒋才虎 通讯员 曾祥太 段慧斌

【作者】 蒋才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