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市海原县是一个集干旱山区、革命老区、回族聚居区为一体的农业人口大县,也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苦瘠甲天下”“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曾几何时,海原县一直被扣着这样的帽子,因为它是全区生存条件最艰苦、产业基础最薄弱、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县,是全国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亦是全宁夏攻坚克难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在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南华山下传来一则喜报:经自治区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批准同心县、原州区、海原县3个国家贫困县和红寺堡区1个自治区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如今,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脱贫奔小康不落一户一人,在海原已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在一系列脱贫惠民政策的支持下,在全市干群共同努力下,经县级自评自验、中卫市复验和自治区第三方评估,海原县减贫25476户99788人,12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2014年至2019年,海原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2%、8.5%、9.8%、11.4%、11.1%、11%,彻底改变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发展困境。

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海原县把严格执行“两不愁、三保障”作为一项政治纪律来落实,坚决落实“六个精准”基本要求和“五个一批”工程,严格执行“户申请、两评议、一比对、两公示、一公告”识别认定制度,每年开展一次贫困对象大调研大排查活动,严把标准,严格程序,简化流程,一户一户“用尺子量”,一人一人“用条件卡”,该纳入的全部纳入,该退出的予以退出,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切实降低漏评率、错退率,提高精准质量。同时,严格执行脱贫退出“组提名、村评议、乡复核、县验收、两公示、一公告”制度,防止错退、漏退,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得到了群众认可拥护。

为了如期完成脱贫目标,海原县严格落实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责任制,所有县级领导和乡镇部门负责人向县委、政府立了军令状, 24名县级领导每人包保1个乡镇和1个贫困村,151个区市县直部门和22家企业定点帮扶126个贫困村,6070名帮扶干部每人帮扶3至5户贫困户,126名“第一书记”长期驻村,1500多名乡村干部坚守一线,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实行“周通报、旬调度、月研判”,形成上下联动、立体高效的推进体系。

为了让群众实现脱贫致富,海原县深挖“有土”“离土”两篇文章,坚持既定发展思路,建立“普惠+特惠”扶持机制,强化到村到户产业基础。在“有土”文章上,海原县立足全县草畜、马铃薯、枸杞中药材、瓜菜、小杂粮“一主四特”产业优势,实行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因地制宜发展富硒功能农业、高效节水农业和旱作有机农业,引龙头、建基地、提品质、树品牌、拓市场。依托“基础母牛银行”模式,积极探索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124个村通过“基础母牛银行”获得固定分红,年收益5.534万元,2个村通过企业入股分红,年收益10万元以上。在“离土”文章上,围绕劳务输出、交通运输、剪纸刺绣、特色餐饮“四大离土”品牌,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转观念、强技能、建基地、抓就业、带创业。2014年以来,累计完成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33996人,建成扶贫车间25个,每年转移就业近10万人、创收10亿元以上,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到总收入的近50%。

此外,海原县紧紧围绕“三保障”要求,全面实施五大兜底保障工程,累计自来水入户76118户,集中供水率达到99.6%、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水质达标率100%、供水保证率达到90%以上。累计改造安全住房29401户,群众安全住房保障全覆盖。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工程,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上好学、上得起学。全面实施基本医疗保障工程,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年度住院个人医疗费用支出控制在10%以内,年内累计个人支付不超过5000元。全面实施社保兜底保障工程,推行农村低保与扶贫政策两项制度衔接,将符合条件的2.7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提高低保补助标准,确保特殊困难群众不愁吃、不愁穿。

海原县成功退出国家级贫困县是我市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取得的重大成果,这一喜人成果,令人欢欣鼓舞。这一成果,凝聚着海原县百姓的辛勤努力,凝聚着全市干部群众的殷切期待。

多年以来,向往美好生活的海原百姓,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以众志成城、永不言弃的精神,脱掉了贫困县的“穷帽子”,攻下了一个又一个“困中之困”“ 艰中之艰”,向党和人民递上了一份满意的脱贫攻坚答卷。(记者 武金鑫 通讯员 王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