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疫情防控一线的乡村医生

“今天您感觉一切都还好吧?”

“慢点,等下我给您测量一下体温……”

“真是又给你添麻烦了,家里的农活都放着没人人干,又过来测量体温。”

这是2月27日,礼县肖良乡安子村村医王育红与返乡村民王涛之间的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育红是安子村的一名村医,自疫情发生后,他比往常更加忙碌了,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有时候顾不上吃早饭就要戴上口罩、拿上体温计、消毒液赶到村里的返乡人员家中测量体温,做随访,完了又要去执勤点值班,虽然工作量大,但他从来没有怨言。

“育红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他人脾气好,平时又亲近人,这几年看病技术也有长进,大家都相信他,现在真是咱们村的‘健康使者’了。”礼县肖良乡安子村村民王大爷说。

肖良乡地处礼县“下四区”,立地条件较差,全乡外出务工人员相对较多,自疫情发生以来,该乡为了确保每一位返乡居家隔离观察人员的安全,按照网格化管理“四盯一”模式,对所有外出返乡人员进行跟踪体温监测,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的相关政策宣传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乡桃林村地处S309线西礼交界地域,疫情发生后,该村村医张继锋第一时间同乡政府、卫生院及村干部在西礼大桥搭建帐篷,设立疫情监测点。对于经历了2003年非典他来说,他明显意识到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因过年期间无处购买消毒器具,张继锋便拿出自家喷雾器进行对周围消毒。

1月22日,村里返回了两名武汉返乡人员,张继锋及时联系并添加微信,建立群防群控微信群,对其进行24小时重点监测。每天清晨他都要入户随访、消毒、登记,做完这些还要到监测点值班。村民张某在武汉返乡后第六天出现发热,张继锋在报告当地党委政府疫情防控指挥部后,给患者送去体温计、消毒药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己平时感冒也就是发热,在无其它不适,因此次疫情在武汉,自己又是从武汉回来的,他的到来对全家人的情绪造成了一定影响,都是村医张继峰帮忙安抚家人情绪,并配卫生院开展会诊病情,指导用药,让的恢复的这么快。”张某说。

今年70多岁的王居书是肖良乡石坪村的一名党员,也是当地有名的老赤脚医生,此次疫情期间,他帮助儿子、现任该村村医的王永兵,和孙子王文升,父子孙三辈人24小时坚守在肖良乡与三峪乡之间的乡级疫情防控地一线。在得知本村有一名浙江义乌返回的大学生后,王居书主动要求前往,每天为这名大学生进行测量体温,居家消毒。

“我都70多岁的人了,为了大家更早的打赢这场阻击战,现在也没有啥好怕的,就算是我搭上这条老命,也不后悔的。”王居书老人笑着说。他的话说的实在,也很温暖,体现的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在困难面前的责任担当。

在礼县疫情防控期间,正是有着无数像王育红、张继锋、王居书一家三代这样默默奋战在一线的基层乡村医护人员,守护着当地父老乡亲的生命健康安全。一件白大褂、一支体温计、一只口罩是他们最有力的“武器”,当村民说感激他们的话时,他们总会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只要大家平安健康,我们再苦再累也值了。

通联:礼县融媒体中心 王书昉


(二)带“伤”坚守岗位的医生刘超

礼县石桥镇卫生院医生刘超,2019年因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右侧坐骨神经,走路都一颠一簸,经两次住院治疗,病情缓解后,还未康复的情况下坚持上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新年伊始,本该是举国欢庆,共度春节,合家团圆之时,又遇“新冠疫情防控”。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25日接到单位电话,要求返回单位参加疫情联防联控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单位后,由于身体原因,他便承担起分发全镇33个村级监测点及卫生院发热预检门诊各种防护和消毒用品的后勤保障工作,确保所有监测点消毒物资的正常供给。连续二十余日日夜奔波,有序完成着自己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月16日上午,在给检测点准备消毒液时,由于室内温度的影响,过氧乙酸在受热膨胀后产生大量气体,在刘超开盖时过氧乙酸原液发出“砰”的一声巨响,过氧乙酸爆了,当时喷洒出的消毒液入溅到他的眼睛和胳膊上,眼睛已睁不开,他赶紧用自来水进行冲洗,冲了好一会儿还是睁不开眼睛,帮他冲洗的同事将这一情况及时上报给卫生院负责人进行处理,由于当时只顾着冲洗眼睛,没有顾及胳膊,当眼睛冲洗完后,发现胳膊已经烧烂,送到县中医院眼科进行检查治疗,眼科大夫说:“眼角膜没事,结膜充血,现在必须好好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返回单位后,院长让他休息,但他毅然要坚持上班,他说没事,感觉好多了,随即又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淳朴而简单的回答,表现出他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践行着一名基层医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

通联:礼县委宣传部 王书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