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网红“吴小糖色拉煎饼”店进军香港开的连锁,却遭到港人的集体抵制。内地网友表示不满:内地港式茶餐厅用繁体字和英文的多了去了,并没有遭到大陆同胞抵制和反对。既然香港是多元化的都市,为何香港容不下简体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火引到地域黑就太不应该了,这其实还是担心内地食品安全的问题。

“吴小糖色拉煎饼”进军香港,遵循的还是内地的那一套经营理念,当然就水土不服了。但是,更多网友却把目光盯在“歧视”上,撇开水土不服的根本原因不谈,那就难免“鸡同鸭讲”了。

网友关注点在哪里?

首先,招聘广告中的年龄被认为是歧视。煎饼店在招聘摊煎饼专员时,明确标注应聘者需在20至45岁之间。这样的招聘广告被认为是违反了香港公平的招聘指引和职业道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市场并没有用工年龄歧视一说,你愿意干,有能力,八十岁都还能找到工作。企业招聘什么年龄段的员工,港人不可能认为存在歧视。

其次,这家煎饼店的餐牌设计。店内的餐牌不仅完全使用简体字,而且价格标注使用的是¥符号。

众所周知,¥既可以代表日元,也可以代表人民币,这种不明确的标注方式让人感到困惑。香港人使用港币,这是基本常识,但是,回归快三十年了,港人早已习惯使用识别简体中文和人民币,煎饼店不使用繁体字和港币标志,不至于再有玻璃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虽然是广东人,也会讲白话,但跟不少港人朋友就喜欢讲普通话,也从未被吐槽。

一些网友由此下结论,说在香港做生意,简体字和人民币的符号可能会引起一些港人的反感,导致生意受到影响,所以没必要使用简体字和内地符号。在跨文化经营中,尊重当地文化和消费者,才是长久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港人对各种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包容程度,远远比内地网友理解的要强。他们最担心的是,内地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过度包容。

近年来,内地食品出口频频遭受欧美的抵制,就是因为存在重大安全问题。

我们的茶、月饼、螺蛳粉,甚至大米都遭到欧盟海关的扣押,绝大部分原因是农药残余过高,含黄曲霉素以及转基因。

根源在于,我们的食品安全标准过低,跟欧美国家的标准不匹配。

这样的事件一再被揭露,就在国际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地球人都知道了,中国的食品不安全,都是各种科技与狠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华人到商场购物,发现一些狗粮的包装上,都注明“不含中国成分”!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食品不安全了,把不含中国成分作为食品安全标准,那可真是太悲催了。

事实上,中国的食品安全什么时候让人放心过?从2008年爆出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接着就是苏丹红、瘦肉精,染色馒头等等,这些都是食品安全的大事件。

我们的生活中还时常被人提醒:苹果打蜡,草莓西瓜打药水,黄瓜西红柿口感奇怪,农药残留以及食品添加剂等问题,这些都是对人体有害的。

民以食为天,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不是靠专家一句话“中国食品监测力度全世界最强”就能完全消除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朋友说,除非是有百年历史的口碑店,比如广州酒家这一类,他们会来光顾,其他的餐馆在香港开分店,港人都不愿意光顾。像“吴小糖色拉煎饼”这种重油食品,更不适合港人口味,会更难生存。

内地的食品安全其实可以直接抄香港的作业。香港食品安全率高达99.9%,几乎是全球第一,主要原因有三点:

1、 监管非常严格。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编制达到1.2万人,负责日常监管工作。

2、违法成本非常高。一旦发现售卖不适合人吃的食品,就等于犯罪,是要由司法系统来处理。而且一旦留下案底,那以后基本和食品行业绝缘了,因为没人敢用这种人。

3、商家自觉,市民较真。香港市民对于食品安全,基本都是能投诉就投诉,该维权就维权,能够极大震慑到无良商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品安全的监管应该每天都进行,而不是等到每年315才曝光,才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