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撰写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放置于文章结尾处。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

1960年,藏族人桑杰曲巴,被任命为西藏玉麦乡第一任乡长。

此后34年间,他不仅在中国对印的自卫反击战中,带领牧民上前线支援。

更是在国家为玉麦人另选适宜生存地后,带着一家人重返玉麦,坚定的守护着边境线,保住了我国1987平方公里的国土

那么,坚守玉麦的桑杰曲巴一家,多年来经历过什么?如今的玉麦还是只有他们一家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为玉麦乡第一任乡长

玉麦乡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是中印边境西藏地区的一个乡,这里常年被喜马拉雅山脉包裹,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平时,乡民若是想要去县城购买食材,不仅需要步行十几个小时,而且还需翻越两座海拔高达5000米左右的雪山。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内地局势渐稳,国家也着重开始关注边境地区,桑杰曲巴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为了玉麦乡第一任乡长。

桑杰曲巴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初,自幼家贫的他,是当时西藏地区最常见的农奴之一。

1959年,西藏的民主改革成功后,似桑杰曲巴一样的百万西藏农奴获得了解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桑杰曲巴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彻底摆脱农奴身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拥有真正的人权时,他对我党和国家的敬仰之情,无以言表。

获得“新生”的桑杰曲巴,第一次知道自己的祖国叫中国,也是自那时起,他便将“中国”这两个字牢牢的刻在了心里。

1960年,36岁的桑杰曲巴,在我党的安排下,成为玉麦乡的第一任乡长

虽然对党政知识了解不多,也没有过系统的学习,但自担起玉麦乡的担子后,桑杰曲巴便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乡长,一心只为乡民和我党服务。

1962年,印度不顾中印边线阻碍,一意孤行的闯进我国藏南地区,试图在我国地界建立军事根据地。

这一举动,也彻底激怒了我党,毛主席亲自下令对印进行反击活动。

为了让身处前线的战士无后顾之忧,距离中印边境线最近的桑杰曲巴申请成为了支前民兵,不顾自身危险的向前线运送弹药和粮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印反击战结束后,我党为了玉麦人的生活及安全考虑,重新为了玉麦人选择了更为适宜的居住地“曲松村”,并在这里给他们盖好了新房生活。

包括桑杰曲巴在内的玉麦人,很快便搬到了新房生活。

然而,自搬到曲松村后,面对焕然一新的生活,乡长桑杰曲巴的脸上除了高兴外,更多的则是忧愁。

大约在搬到曲松村三个月后,桑杰曲巴终于下了一个决定,那就是重新搬回玉麦

原本就人迹罕至的玉麦乡,在桑杰曲巴重新回去之后,彻底变成了一户之乡。

彼时,年幼的卓嘎和央宗,并不理解父亲的行为,在她们看来,那时的玉麦是他们可选择居住地中环境条件最差的地方。

然而,桑杰曲巴却告诉她们,别处再好都不是他们的家,只有玉麦才是他们的家。

回到玉麦后,虽然生活条件依旧恶劣,但桑杰曲巴看着陪在身边的妻子,以及三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他的内心满满的都是幸福感。

虽然,桑杰曲巴嘴上说回到玉麦,只是因为玉麦是他们的家、是他们的故乡。

但实际上,桑杰曲巴此举却是为了帮助国家“守住”边境土地,守住距离印度最近的这将近2000平方公里国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中印边境线一直都不是很太平,印度为了侵占我国土地,经常会在边境处做出许多小动作。

而印度之所以敢这么做,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西藏边境辽阔,但人烟却十分稀少。

在一些无人居住的区域,印度经常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试图趁我国不注意时能侵占一点是一点。

桑杰曲巴当过支前民兵,自然也十分了解印度的这些想法。

为了不让自己的故乡,祖国的土地被他国觊觎,桑杰曲巴这才抛下了更为安定的生活环境,转而回到了玉麦。

回到玉麦后,桑杰曲巴用自己仅有的钱买了许多牦牛,随后便开始了抵边放牧的生活

那时的桑杰曲巴说,只要把我们的牦牛赶出去,印度就会知道,我们的这片土地上是有人生活的。

也只有这样,印度才不会肆无忌惮的闯进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开始,这样的生活虽然枯燥,但好在一家人都在一起,苦中也能寻找点了乐子。

然而,随着桑杰曲巴的妻子和小女儿,因为恶劣的生存环境,而先后去世后,这个原本的幸福的家庭,一下子就只剩下了一个日渐年迈的父亲和两个女儿

痛苦弥漫在这个家庭很久,二女儿央宗甚至不止一次的痛哭着质问桑杰曲巴,为什么一定要在玉麦,如果当初他们不回来,那么她的妈妈和妹妹也许就不会死。

桑杰曲巴何尝不痛苦,但国家国家,先有国才有家,如果不是国家,如今的他们恐怕依然生活在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农奴时代。

现在虽然艰苦,但人却是自由的。

三口之乡

妻子和女儿的离世,没有撼动桑杰曲巴坚守边境的心,他没有在女儿的质问声中离开玉麦。

反而是将自己自制的国旗,高扬于雪山之上,说出了“有国旗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国家”这句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除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外,桑杰曲巴和家人还时常面临着生命威胁。

在桑杰曲巴最初回到玉麦的时候,不明情况的印度确实并没有轻举妄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们发现整个玉麦,只有桑杰曲巴一家人后,他们便开始变得有恃无恐起来。

为了将桑杰曲巴赶出玉麦,进而达到他们侵占我国领土的心思,印度兵不仅三番五次将他们的国旗插在我们的土地的上,更拿抢威胁桑杰曲巴,称如果他再不带着家人离开,那么他们迟早会弄死他们。

面对印度兵的无理和蛮横,桑杰曲巴愤怒至极,他拔光印度肆意插入的旗帜,换上我国国旗。

然后,为了提醒印度脚下的土地到底属于哪里,他又在巡边放牧的时候,每走过一个地方,都会挂上昂扬飘逸的国旗。

桑杰曲巴不惧死亡,更不惧印度兵的威胁,因为他清楚的知道,他的背后有将人民放在心上的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妻子活着的时候,曾问过桑杰曲巴一个问题,那就是玉麦真的会修通公路吗?

要知道,玉麦人迹罕至,这里贫瘠的土地根本就生长不出什么好的农作物,就像在内地可以长到比拳头还大的土豆,在这里仅只有拇指一般的大小。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里一年中有大半年的时间,都是大雪封路,想要修通公路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桑杰曲巴却坚定的告诉妻子,以后的玉麦不仅会通公路,人也会越来越多,因为国家不会忘了他们。

也正是这份对祖国的信任,以及对国土的坚守,多年来,在桑杰曲巴的努力下,我国在中印边境的实际控制线,向前推动了5公里左右。

继承父亲精神

1988年,年迈的桑杰曲巴卸下了乡长的担子,而接过他身上乡长担子的人,正是曾经不理解他,如今却将他视为榜样的两个女儿。

大女儿卓嘎为乡长,二女儿央宗为副乡长,两人继承了桑杰曲巴的精神,继续陪着父亲坚守在玉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交通闭塞,人口稀少,卓嘎和央宗的婚事便只能一直拖着,但此时早已理解父亲的两人,并没有就此生出任何怨言,反而跟父亲一样,相信祖国的未来,相信玉麦的未来。

1996年,来自扎日乡的两户人家,迁到了玉麦,自此,玉麦不再是一户三人之乡。

而为了协助玉麦发展,隆子县也在这个时候向玉麦乡派了两名干部下来。

2001年9月,通往玉麦的公路终于开通了,看着从远处驶进玉麦的车,桑杰曲巴的脸上除了开心,更多的是了无遗憾的欣慰。

这一年,年迈的桑杰曲巴因病离世,享年77岁。

临终前,桑杰曲巴留给女儿们唯一的遗愿就是:“继续守护玉麦”。

桑杰曲巴让女儿们不要因为自己离开了,便离开玉麦,一定要替祖国守好这片土地,直到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开出全新的“朝气”。

桑杰曲巴去世后,卓嘎和央宗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她们不仅一如既往的守护着这片家园,还会放牧巡边的时候,学着父亲的模样,在沿路挂上国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家三人,戍边护土34年,这短短的几个字,背后却是无尽的孤寂和心酸。

不过,那样艰苦的日子,终归是过去了,曾经只有三人的玉麦,不仅发展到了9户32人,而且在2017年的时候,年收入便已经达到了人均5万多元。

如今,卓嘎和央宗依旧每天都放牧巡边,路过曾经桑杰曲巴挂国旗的地方,她们也总会忍不住红了眼眶。

她们思念早已逝去的阿爸,更为阿爸感到骄傲。

相信未来的玉麦,在国家的领导下,一定也会越来越好,人口也会逐步增多!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守护万里山河一寸土,建起万家稳稳的幸福》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746118

央广网《玉麦、吉隆、扎西岗……守护万里山河一寸土,建起万家稳稳的幸福》

https://news.cnr.cn/native/gd/20240320/t20240320_526633422.shtml

东北网《从“三人乡”到全民守边 玉麦薪火相传的爱国血脉》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554232668551119363/?channel=&source=news

澎湃新闻【党史小故事】守家守国的桑杰曲巴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758037